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79|回复: 2

故乡--胜湖里的回忆

[复制链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1-7-22 09: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不久我在梦里又回到了生我和养我的地方---胜湖里,梦故乡,思故乡,归故乡,梦里的泪水,很长很长;梦里的故事,想了又想,故乡山清水秀,乡亲勤劳纯朴,我永远爱那遥远遥远的故乡。
        胜湖里位于朝鲜平壤市的东部,距平壤70多公里,四十年代末期行政区划为朝鲜平安南道江东郡,五十年代初期改为胜湖郡,六十年代初期划归平壤市管辖,为平壤市的一个行政区。胜湖里三面环山,北靠晚达山,南面有大同江的支流--南江潺潺流过。南江宽阔,江水清幽秀美,碧绿如黛,盛产大同江鲤鱼。域内依山傍水,地势起伏,风光秀丽。胜湖里自然资源优越,物产丰富,叶绿遍山果满坡,是鱼米之乡。各项社会事业发达,有朝鲜知名的高等技术专科学校;有设施齐全的医院和疗养院;交通便利,胜湖里火车站是朝鲜较大的铁路车站,也是铁路平壤东部地区重要枢纽之一,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平壤至朝鲜东部江东郡的铁路贯穿全境,出行特别方便;有志愿军修建朝鲜境内最大灌溉工程和完整的大型水利设施;石灰石和铁矿资源丰富,是朝鲜重要的水泥工业基地,1953年苏联援建朝鲜亚洲最大的水泥工厂就座落在这里。
        胜湖里是个历史悠久文明而古老的地方,朝鲜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平壤市胜湖里地区发掘出土了古朝鲜时期(公元前30世纪至公元前108年)的历史文物。朝鲜关于胜湖里的传说也很多,相传古代龙王大显神通,让大同江改道从牡丹峰下流去,西海龙王听罢非常高兴并连口称赞。不日平壤地区连降三天三夜倾盆大雨,到了第三天夜深的时候,天空中一道闪电伴随一声炸雷,只见一条望不到头尾的大青龙劈开牡丹峰的山脚腾空而去,在青龙腾起处大地深陷江水奔涌而来,天亮一看人们都惊呆了,牡丹峰山下完全变了样,山坡像刀劈的一般,变成了一面峭壁,原来流向平壤东面胜湖里的大同江向着牡丹峰掉转了水头在新出现的峭壁下滔滔奔流。
       据史料记载,二十世纪20年代就有中国人在胜湖里居住。截止1966年底,胜湖里共有华侨30多户、200多口人,分东西两堡居住,我家住在西堡的西侧。胜湖里的华侨大多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园田蔬菜。家住三间草顶尖房,西临张传玉,东临张守先。家院子里有一棵大葡萄树,每年秋季葡萄熟了硕果累累果满枝。院子里还有一座机井房,井水主要用于园田灌溉,夏季家里把机井当“冰箱”用,把鲜肉和鱼悬挂在井里“冷藏”。小时候大家经常在井台前玩耍,又一次王霞不慎掉进机井里,万幸的是没有受到任何创伤,安然无让。房前是一条东西向的街,胜湖里西堡的华侨都居住在这一条街上。街前有一条高起的上水渠,水渠前是一片园田菜地,再往前走就是奔流的南江,对岸是梨岘里,是朝鲜著名故事片《南江村的妇女》的拍摄地。北面趟过一条小溪,再越过一座小山丘,就到胜湖里火车站,站前是中心商业区,百货商店、饭店、旅店等都集中在站前的一条大街上,顺着这条街再向东走10多里地就到东堡,那里有学校和一个较大的贸易集市。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战争,同年10月美军占领平壤,胜湖里同样遭受了战争的蹂躏。听父亲说:胜湖里有一位叫龙世大的华侨,美国飞机来轰炸时他顺着飞机飞来的方向往防空洞里跑,结果被飞机投下来的炸弹炸得粉身碎骨,血肉横飞,躯体都炸没了,大家在清理现场时连一块尸骨都没找到,景象惨不忍睹。战后,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过去,但也留下了许多战争的痕迹,最明显标记是胜湖里水泥工厂高耸的烟囱顶部被美国飞机撞出一个大窟窿。小时候大家在山上玩耍时经常能够捡到钢盔、没有木柄的枪身、枪刺、子弹、手榴弹壳和机枪弹夹等。美国飞机投下的重磅炸弹壳一辆牛车只能拉一枚,作业班用木架吊起后当敲钟用,较小的飞机炸单壳学校挂在房檐下用作上下课的敲钟。铁匠用飞机抛弃的副油箱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女人们用飞机降落伞布缝制裙子穿。战争期间,美军滥杀无辜,空投了很多定时和类似玩具的炸弹,给许多无辜者造成了伤害。
       胜湖里西堡的北侧有一座小山丘,地势如雄狮俯卧,山坡上有两座志愿军烈士墓,每年清明时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前去祭拜,并向烈士墓敬献鲜花和花圈。靠江边的山下是悬崖峭壁,山顶上有一座古代名人的墓地,逢年过节,胜湖里的华侨都上山到墓地烧香磕头,为孩子们佩戴银镯和银长命锁,我佩带的是一只银麒麟锁和手镯,祈福祈寿长命百岁。
       胜湖里东西两堡之间有座小山,山顶上有一所中国人学校,创办于四十年代,为朝鲜平安南道江东郡中国人民学校, 1949年4月父亲曾出席该校下学期的开学典礼活动并同全校师生合影留念。1958年4月我8岁上学,在这所学校读到小学三年级。冬季,同学们从山顶坐着自制的“爬犁”顺着上山的坡路向下玩滑雪。1960年秋季,学校搬迁到了东堡新校址,西临一所朝鲜人中学校,两所学校共用一个操场,占地面积很大。新学校加强了师资力量,校舍等各项教学设施也比较齐全,成为平壤市第四中国人民学校。校长是吴京浩,班主任老师叫李景洋,他们都是朝鲜人,中国话说得也很流利,汉字写得也很好,我现在珍藏父亲的原始简历就是父亲口述由吴京浩校长给书写的。他们与父亲的个人关系都很好,经常到家里做客,我因病或回国等耽误的课程,学校老师都亲自到家给我辅导补习。家到学校大约有10多里路程,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一片稻田地、一座小山和两条小溪。
       1963年8月,朝鲜政府普通教育省发布第17号令决定: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学校、中国人中学校要全部改用朝鲜教育主管部门编印的朝鲜文教材,并使用朝鲜语授课,此前,华侨学校的学生全部使用国内教育部门编写的中文教材;中国语文课仍用普通话授课,由每周5节增加到10节;提倡华侨子女入朝鲜学校读书;还规定华侨学校的校长均由朝鲜人担任,对华侨教育实行种种限制。此后,朝鲜各地的华侨学校逐步开始合并、解散。在这种形势下,朝鲜“八一五光复”后开办20多年的平壤胜湖里中国人民学校(平壤市第四中国人民学校)不得已于1963年8月后撤销解散。
        六十年代初期,朝鲜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各项事业发达,一派繁荣景象,是朝鲜最兴盛发达的时期。1962年秋季,全家搬进了由朝鲜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位于西堡东侧的文化住宅区,三间朝鲜院落式砖石结构瓦房,门窗是手拉式,进门便上炕,厨房是下沉式的。房后是一片园田菜地,往北走一条路通往市区,另一条小路向东通往东堡。新家东临依次是丁立三、王士娥家,西临是一位大家称谓“作业班长”的朝鲜人家,他家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杏树,每年春暖花开,杏花圣洁如玉,芳香清雅醉人,秋天杏果成熟的时候,杏果满枝,有许多杏果掉落到家一侧的院子里。房前有一条东西路,再隔几栋朝鲜人家就是南江的北岸,隔岸是梨现里,小时候经常陪同父母亲一起过江去梨现里的百货商店买东西和加工粮谷。江对岸东侧有一险陡的峭壁,景色优美,小时候大家经常坐船过去爬山玩游戏采摘野果。
       胜湖里是朝鲜平壤市华侨旅居比较集中的一个地区,华侨中有许多优秀人才,可谓人才济济,大家也很活跃,文化生活非常丰富。五十年代,华侨青年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等活动,扭秧歌、踩高跷、演话剧等,多次在朝鲜华侨联合会中央委员会组织的全朝鲜各地华侨文艺演出中表演出色,精湛演出获得了高度评价,在朝鲜华侨中具有一定影响。胜湖里只有一家电影院,每当放映中国电影时,胜湖里的华侨扶老携幼全天包场观看。
        四十四年过去了,胜湖里的华侨大多都已经回国,也有的搬迁到平壤市里居住,现在仅剩下几户人家,已无昔日的热闹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1453

回帖

8313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8313
发表于 2012-6-19 11: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往事钩沉。回忆是因为有不解之缘,对于胜湖里早已久仰其名,因为我初中一年一班就有一位同学就是胜湖里的,就是贵文中提到的张守先,表面看家庭挺拮据,山东"西县"人(可能是日照?)初中没毕业就休学了,人很本分。十分想念,愿闻他的一切。往事勾起,您不介意罢?闲来无事,偷空重新浏览关心的帖子,学习学习。这不崭新的胜湖里画图展现在眼前,使我做到耳熟能详。谢谢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萧辉政兄帖:
       谢谢您回贴!我是个怀旧的人,以往的一些琐事总不愿意忘记!我想:回忆总比什么都不想好,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并不平凡,还是非常值得回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8 06:27 , Processed in 0.0373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