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50|回复: 0

难忘的往事-平壤中高中学习生活

[复制链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1-7-22 14: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7年,在朝鲜平壤市西郊的大驼岭成立了北朝鲜第一所华侨中学,名为“平壤华侨中学校”,校舍由朝鲜政府提供,国内提供了教科书和学习用品,大连市人民政府赠送了一架钢琴。同年8月,学校正式开学,招收朝鲜各地华侨学生100多名。1949年4月,朝鲜境内华侨学校均由朝鲜政府教育省接管,华侨小学改名为“中国人民学校”,平壤华侨中学更名为“平壤中国人中学校”。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平壤中国人中学校校舍被炸毁。之后,由于战事,朝鲜各地的华侨学校被迫停办关闭。
        1955年8月,在前身平壤华侨中学的基础上,成立了“朝鲜平壤中国人高级中学校”,是在中国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中朝两国政府协商建立的。1958年首届高中毕业生13名。1962年后由中国驻朝鲜大使馆转交朝鲜政府管理,隶属朝鲜教育省,是朝鲜唯一一所华侨中国人高级中学校,是朝鲜华侨教育的最高学府。校园绿色成荫,景色怡人,环境幽雅。一是学校条件很好,各项设施齐全。学校建在朝阳一面的山坡上,占地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学校三面被朝鲜的母亲河—大同江环绕,东侧是朝鲜政府内阁官员的家属区,西侧是普同江广场,前面是普通江大街,大街前是大同江,隔岸是景色秀丽的牡丹峰,山顶上有著名的千里马铜像和最深的地下剧场。学校有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大礼堂、实验室、体育馆、食堂、理发室、浴池、温室和实习工厂等;操场分别设有足球、蓝球、排球、网球场地。学校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设备齐全、先进。二是学校管理严格,教学质量比较高。在校学生1000多人,教职员工50多人。教职员工中中国人13名,其余为朝鲜人,中国籍老师大多是该校高中毕业考入国内大学毕业后回到学校任教的,朝鲜籍老师大多是中国的名牌大学毕业后回朝鲜到学校任教的,如我的初中班主任老师李鲜英,毕业于上海鲁迅美术学院。由于朝鲜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制,在校学生食宿全部免费,每隔两年发放一次校服。由于学校的特殊性,朝鲜教育省规定,生活待遇、校服款式等享受朝鲜高等学校学生的标准、待遇。学校每个学期还向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免费供给学用品。在当时朝鲜平壤市的各个学校中,属学校规模较大,师资设备一流、教学质量上乘的,是平壤市的模范学校之一。三是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校旨在培养学生“智德体”全面发展。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每到周末下午,学校组织高中班同学在操场跳集体舞。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要搞好学习,同时还要求每位同学要熟悉和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此,课余时间我报名参加了平壤少年宫举办的为期3个月的摄影和手风琴培训班,使我初步掌握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加深了对摄影等专业的爱好。学校还经常组织各类学习、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学校的足球、乒乓球队等多次在平壤市举办的比赛中夺冠。每逢平壤市各影院有新的中国电影上演时,学校及时组织全校学生集体到电影院包场观看,看完电影后回校补课,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逢星期天,中央华联会的电影放影队也经常到学校礼堂给同学们放影电影,学校还经常到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索取中国影片拷贝在学校礼堂全天放影,为同学们的假日生活添光彩。学校在郊区有后勤农场,作为学校食堂的粮食和副食品基地,每个学期各个班级抽调部分同学论流到农场劳动,体验生活,学农结合很有意义。
        1965年朝鲜拍摄一部描写东北抗联的故事片,片名叫“向日葵”,由于影片中有中国人的剧情,星期天朝鲜艺术电影制片厂用大客车将同学们拉到拍摄现场参加影片的拍摄。几位高三年纪同学扮演抗联战士英勇就义的剧中人物,其余的同学们全部扮演了战争中日本士兵的角色,身穿日本兵服装,被着背包,手拿木制的“三八大盖”枪。拍摄地在平壤市大同江上的凌罗岛等地,剧情中的战争场面很大,也很惊险,特别是拍摄由江中向岸边冲锋的场景时,由于大家事先不知水中放置了爆炸装置,爆炸时激起的水浪把同学们吓得够呛。拍摄完毕,电影厂为了款待参加拍摄的全体同学,中午在电影厂影棚特意为同学们安排放映了最新从中国进口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大浪涛沙》两部故事片,大家很受鼓午。
        学校还组织同学们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如到普通江边公园拔除杂草、铺设水泥板路、下乡支农插秧劳动等。每到期末,学校还组织一些实践和参观考察活动,如到平壤铁道工厂、平壤印刷厂、平壤制锁厂、朝鲜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工农业展览馆和国外在朝鲜平壤市举办的一些展览会、信川美军大屠杀遗址等参观考察,达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了支援农业生产,学校号召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检废纸,用卖废纸的收入买了一台拖拉机支援农村,培养学生们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
        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同学们经常参加一些朝鲜政府组织的外事迎宾接待活动,到顺安机场至平壤市区的大街上和平壤火车站迎接到访的外国政要。如曾迎接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等。1963年9月15日,全校同学参加在平壤火车站迎接以刘少奇为团长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到朝鲜访问迎宾活动。由于迎接的是祖国的客人,大家的情绪非常激动,同学们一大早就在学校操场集合准备出发。为了展现自己是中国人,那天女同学们都刻意穿了裤装,但是,学校执意要求大家全部穿着校服,为此,女同学们与校方僵持了半个多小时,在学校老师的一再要求下,女同学们不得已换穿裙装校服。那天学校的迎宾队伍被安排在平壤火车站广场的前排,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刘少奇、王光美等祖国访问团的每一位成员,在异国他乡见到祖国的亲人,同学们热泪润眶,激动万分。9月16日,全校同学还参加了朝鲜政府在平壤体育场举行的十万人群众大会,欢迎以刘少奇为团长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观看了大型艺术体操表演。
       六十年代,由于朝鲜华侨陆续回国,华侨人口逐渐减少,自然影响了华侨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朝鲜仅有平壤、新义州、清津、江界4所中国人中学和13所中国人小学,中小学生1300多名,华侨教职员工39名。七十年代,朝鲜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华侨学校的管理,1972年正式接管了平壤中国人高级中学,取消了高中班。从1974年开始,华侨学校沿用了朝鲜学校的学制,课程设置也一如朝鲜学校。汉语课本由朝鲜教育部门编制,教学没有大纲,单凭老师经验授课。自此,朝鲜华侨教育事业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昔日的母校--朝鲜平壤中国人高级中学校已载入史册,我将永远怀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5 20:20 , Processed in 0.0408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