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26|回复: 23

侨史论坛:当代朝鲜华侨归国定居史略

[复制链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2-8-26 10: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代朝鲜华侨归国定居史略

      
       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时局变换及侨居国的特殊情况,曾发生多次朝鲜华侨回国定居潮,使得旅居朝鲜的华侨人数急剧减少,至1999年旅朝华侨人数不足6,000人。与此同时,几万名朝鲜华侨回国定居,在国内东北三省和山东省地区亦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朝鲜归侨。他们在不同的地域、各条战线上,充分发挥朝鲜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艰苦创业,努力拼搏,为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一、朝鲜战争时期的归国潮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旅居朝鲜的华侨由于受战火影响,无法在朝鲜继续居住生活。为了躲避战乱,许多朝鲜华侨向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提出归国定居要求。
       鉴于当时的情况,经中国政府批准,朝鲜华侨回国登记工作由中国驻朝使馆负责。从1951年3月9日开始,经过登记、审查、批准,到1951年5月30日,安东(现丹东)的辽东省接待站接待入境华侨257户、661人,全部属于难侨,侨居朝鲜平安北道、黄海道、平壤、新义州、平南道、元山等地,还有一部分进入北朝鲜的南朝鲜华侨商人。到同年底,回国定居华侨人数达到3,000多人。
       1952年,受朝鲜战争影响,要求回国定居的华侨人数逐渐增多,经过调查,当年要求回国定居的人数达5,000多人。到同年7月26日,吉林省图门和辽宁省安东(丹东)两个口岸共接待入境朝鲜华侨3,252人,从此,开始将接待回国定居的朝鲜华侨确定为第一批难侨。至同年11月15日,安东口岸共接待17次,共959户、3511人。同年9月,由辽东省筹备第二批接待工作,从10月15日开始至11月15日,安东(现丹东)共接待17次,共959户、3,511人。同年12月5日,开始实施第三批接待难侨计划,至1953年2月10日,共接待朝鲜华侨回国定居2,839户、10,065人。此批回国定居的朝鲜华侨经济状况好于先期归国的华侨,仅安东(现丹东市)口岸入境的6,600名朝鲜华侨携带人民币105亿3,700万元(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05万3,700元)、黄金24斤。第四批接待朝鲜华侨回国定居工作是在从1953年3月末至同年5月进行的,丹东、集安、临江、图们两省4个口岸共接待入境朝鲜华侨2,962户、11,209人。本期回国的朝鲜华侨成分较为复杂,携带家产也较多,包括胶皮车(108台)、手推车(130台)、自行车(305辆)、缝纫机(485台)、收音机(62台)、留声机(22台)、黄金(278两)、白银(105两)、人民币(66亿元,现660万元)等。
       1953年,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同年7月以后回国定居的华侨人数逐次减少,到同年底基本停止。
       在朝鲜战争期间,旅朝华侨回国定居人数达2.9-3万人,此时,继续旅居在朝鲜的华侨人数达11,839人。此后5年间,旅居朝鲜的华侨情况基本稳定,华侨总人数也有自然增长,据1958年统计:朝鲜北部华侨人数达3,778户、14,351人,其中男性7,980人,女性6,371人。籍贯以山东省为最多。
       1959-1960年间,由于中国三年自然灾害,原已回国定居的少数朝鲜归侨回流又返回朝鲜居住,加之华侨的自然增长,使得华侨人数有一定增长,此段时期,旅居朝鲜华侨总人数超过2.5万人。这个时期,在中国驻朝使馆“建设社会主义朝鲜”的号召下,许多华侨被迫加入朝鲜国籍,成为朝鲜籍华人。

                                                                二、六十年代的归国潮

       1962年以后,由于原隶属中国驻朝使馆负责领导的各级华联会和华侨学校转由朝鲜政府管理后,许多华侨就业和子女读书均出现困难,加之一些华侨由于居住分散,一些人的婚姻问题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旅朝华侨通过驻朝使馆申请,要求改籍并回国定居。就在驻朝使馆尚未答复和办理的时候,居住在朝鲜会宁等37个郡(市)的华侨利用吉林省与朝鲜毗邻接壤的便利条件,大批的自行从朝鲜越境进入吉林和辽宁两省,形成了归国潮。考虑到华侨归国的实际情况,又鉴于吉林省与朝鲜边境线长、华侨越境点多,中侨委指示以吉林省为核心承担起此间接待旅朝华侨归国的工作。1962年2月,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召集省民政、公安、边防等部门研究决定,在图们、(和龙)开山屯、(珲春)凉水、(延吉)南坪和三合、集安、长白设立“朝鲜越境归侨收容接待站”。随后,1965年辽宁省也在丹东市和宽甸县的长甸河口各设一处接待站,对朝鲜华侨归国接待工作做到了规范有序。1963年吉林省各口岸接待入境朝鲜华侨600人,1964年接待8,172人。
       依据中侨委1963年3月22日电报指示精神,以及1964年中朝两国政府签订的《关于边境地区维护国家安全和秩序的工作中相互合作协议》,对越境华侨,从维护中朝关系考虑,边境口岸尽可能说服其返回朝鲜。1965年1-4月间,延吉三和收容接待站共接待华侨284人,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分5批动员遣返77人。1965年间,吉林省各口岸共接待越境朝鲜华侨269户、1,057人,遣返回朝鲜52户、144人。但有些华侨遣返后又越境回国。此间,越境进入辽宁省各口岸的朝鲜华侨人数约1,000人。
       1966年之后,中朝关系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趋于紧张,在朝鲜的华侨处境更为艰难。部分朝鲜华侨通过驻朝使馆出具传籍证明回国,大量华侨则继续以越境形式进入吉林省和辽宁省各口岸。1966-1968年3年时间里,吉林省的各口岸接待入境朝鲜华侨6,285人,辽宁省各口岸接待入境朝鲜华侨1,900多人。
       以上8年时间里,吉林和辽宁省各口岸共接待入境朝鲜华侨18,000人次。应该指出的是,1966-1969年期间归国的朝鲜华侨文化层次比较高,他们当中有一批人毕业于朝鲜的平壤师范大学、金策工业大学、咸兴化工学院、平壤艺术大学等,并曾在朝鲜的华侨学校或医院等单位任职,因此这一部分人才回国后成为东北地区文教、工矿等企事业的骨干力量。
       1970年以后,旅朝华侨回国的人数一度减少,每年以持证形式归国的人数为50-70人,大量私自越境回国的现象基本没有了。1971年起,中朝两国边境地区恢复边民和华侨往来探亲,每年有300-500名华侨回国探亲,其中一部分人采取探亲逾期不归的形式滞留定居。1971-1978年间,每年有20-40人。到1978年,探亲不归滞留在辽宁省的旅朝华侨有145户、247人。

                                                                三、八十年代前期的归国潮

       1979年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中国经济发展和繁荣景象,强烈吸引旅居于经济相对落后朝鲜境内的华侨要求回归定居。与此同时,国家对华侨回国定居在政策上亦有一定放宽,1979年国务院曾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朝友谊和解决旅朝华侨找工作和升学困难,放宽旅朝华侨归国》的文件,在这种情况下,在朝鲜华侨社会中又出现了第三次回国潮。
       此时期回国的形式和人数大体上分为两段。第一段是1979-1981年。这一时期朝鲜华侨归国的特点是人数多,其中1980、1981年两年入境人数超过700人,为近20年来的最高点。1979年丹东接待46人,1980年约100人,1981年接近200人,1982年为250人。在吉林省口岸入境的朝鲜华侨人数为:1979年200人,1980年588人,1981年814人。第二个特点是以越境形式回国的人数又有大幅度上升,这一时期形成了越境、持证、探亲逾期不归三种归国形式,其中越境和滞留不归人数与持证人数大体各占一半。由于当时大批旅朝华侨急于回国,而国内有关部门考虑到各省的接待安置非常困难,只能采取逐步审批的方式,加上国家对越境归侨采取经动员不归就不再遣返的政策,所以一些朝鲜华侨便采取私自越境的方式回国。如1982年丹东市接待入境的250名归侨中,有越境者82人。1980年在吉林省接待入境的588人中,持使馆批件回国的华侨130人,探亲滞留172人,越境回国286人。1981年从吉林省口岸入境的归侨中,持证654人,越境者171人,探亲不归者66人。第二阶段是1982-1985年。这四年间,随着旅朝华侨总人数的减少,归侨人数也趋向下降的态势。但是,由于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的关照,这一时期回国者经济状况好,入境朝鲜华侨携带物品较多。1982年9月15日至26日,朝鲜金日成主席访问中国,金日成主席回国后,朝鲜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华侨的关怀,放宽了对持证归国华侨出境携带货物的限制,同时国内对归侨物品亦实行免税,因此许多归侨入境时携带了大量生活物资。平均每户入境时携带货物3-5车,最多者如1982年12月由图门入境的清津归侨张季泰一家,7口人携带了38卡车明太鱼等物品;1983年1月,由图门入境的徐永胜一家携带鱼干等物品达58车。由于国务院进一步放宽了归侨审批权限,以越境形式归国者大大减少。这4年间,回国定居旅朝华侨人数约1,500-1,700人。鉴于归侨人数的递减,吉林省侨办遵照国务院侨办指示,1983年末,对省内8各口岸接待站进行了调整,决定撤销了部分接待站,一直担负接待旅朝归侨工作的辽宁、吉林两省只保留丹东、集安、图门3个华侨接待站。

                                                         四、1986-1999年间朝鲜华侨归国定居情况

        1986年起,国务院侨办根据国内企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情况,对华侨回国定居审批又趋于从严掌握。所以从1986年起,旅朝华侨回国定居大幅度减少,在朝旅居的华侨总人数下降到7,000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每年批准入境的总人数约150人左右。其中吉林省入境情况是:1985年79人;1986年16人;1987年100人;1988年52人;1989年28人;1990年59人。同期由辽宁省丹东口岸入境的人数与之相仿。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已转入市场经济发展近阶段,国家进一步改革了归侨安置政策,停发归侨安置经费,由归侨自行解决住房和工作。同时这一时期为朝鲜经济困难时期,华侨归国时不可能携带很多物品,所以旅朝华侨回国后没有正式工作和住房生活问题将难以解决。因此,从1991年起,朝鲜华侨归国人数进一步减少,以吉林省为例,1991-1993年间,入境旅朝归侨54人,而此间辽宁省入境人数约80人。1993年后至1999年,旅朝华侨回国人数一般在10-30人。

       注:编者根据《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第四期曲晓范、刘树真著《当代朝鲜华侨的归国定居及其安置史略》节选、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4053

回帖

898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86
QQ
发表于 2012-8-26 10: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史料介绍的非常详细,进一步了解朝鲜华侨归国情况.谢谢!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发表于 2012-8-26 11: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s:141]  [s:141]  [s:141]  [s:141]  [s:141]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655

回帖

7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
发表于 2012-8-26 13: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非常详细的资料,有利于了解华侨回国的历史,谢谢!!
[s:151]  [s:151]  [s:151]  [s:151]  [s:151]
[s:141] [s:141] [s:141] [s:141] [s:1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6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6
发表于 2012-8-26 13: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1971年起,中朝两国边境地区恢复边民和华侨往来探亲,每年有300-500名华侨回国探亲,其中一部分人采取探亲逾期不归的形式滞留定居。1971-1978年间,每年有20-40人。到1978年,探亲不归滞留在辽宁省的旅朝华侨有145户、247人。》

      我是1975年探亲逾期不归的形式滞留定居,三年后落户分配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3046

回帖

700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02
发表于 2012-8-26 13: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料客观,真实,全面,分期介绍了朝鲜华侨回国定居的原因,方式,人数及被安置情况。非常可贵。我们在朝鲜前线的几户华侨,曾经决定于1953年4月集体归国,但是,因为派来接我们的车被炸毁,没能成行。接着,就停战了。而我在63年跑回来时。动员返回的力度确实很厉害。当时在龙井收容站,上级安排公安人员为指导员,天天开会,说我们破坏了中朝两国的友谊,必须返回。是一颗颗真诚的爱国心使我们战胜了委屈和恐惧心理,执著地留了下来。并为自己深爱的祖国贡献了大半生。
     今天,读过这篇史料,真是感慨万分。谢谢二位编者,谢谢森培同学的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050

回帖

4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0
发表于 2012-8-26 15: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份《定居史略》真实可信。帖子中出现的两个人名都是清津的归侨,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名字稍作了改动(音同字不同),但大家还是明白的。我是80年10月回国的,是那一拨的第一批。回国全程是贵宾待遇,住宾馆、坐火车、运货物、分房、安排工作,(我父亲途中在烟台检查出癌症,手术两个月全家吃住烟台华侨宾馆)一切的一切都是免费、并有专人负责(从图们一入境直到工作前,政府不断地发给零花钱)。如果不是看了你们的帖子,我还真不知你们回国是那么苦呢。感谢祖国给了我们一家23口人(当时回国时我家的人口)母亲般的关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发表于 2012-8-26 16: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一九七五年回来的?我剛知道。对不起,还得学习。再送……………送贤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发表于 2012-8-26 16: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是八零后归宾,向您致敬!!再送一朵花。请圣伟兄笑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8: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淑美大姐贴:谢谢您关注此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8 08:48 , Processed in 0.04154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