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846|回复: 23

难忘的一九六七年。[三]。

[复制链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发表于 2012-11-19 11: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章
[14..]
生命之帆需鼓满浩荡的春风,
才能战胜岁月的风浪,
驶向胜利的彼岸。
谁若在凉涛面前降下风帆,
谁就可能中途沉沦,
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
我们的心不能不向:
更深更远的未来探索……
惊心动魄的一九六七年,
我们祖国正在经受最严峻的考验,
让我们归侨那棵激动的心啊!
象松花江的波浪在书写着龙飞凤午的青春年华。
春风吹着号角,
我们这支归侨大军正向''松花江的北大荒''前进。
去迎接新的考验。
前进,我们归侨年青的一代,
前进,为了祖国繁荣富强,
前进,用我们的青春去描绘祖国壮美兰图。
前进,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把祖国迠设更美丽,
我们归侨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向幸福的明天。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主题

1240

回帖

18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5
发表于 2012-11-19 12: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侨专列 牵系侨心
    一九六七年夏天,接到敦化民政局通知;“龙井至扶余的华侨专列经过时将在敦化停留三十分钟,敦化的朝鲜归侨可以到车站去看望。”

    这一天有几十名敦化的朝鲜归侨,都集中在火车站等候,火车进站了,大家分头登上各个车厢,我从前一节车厢往后走,忽然有人喊住了我,原来是我的同学彭银堂,我刚停下很多认识我的陈香兰、吴守玉等都围上来了,七嘴八舌聊起来……。
当时我很羡慕他们,他们不但享受祖国的关怀,承专列奔向扶余农场。特别是在车厢里那些随华侨婚嫁来的朝鲜妇女,掩盖不住喜悦的心情,又说又笑,有的还哼起欢乐的歌曲……。这是朝鲜人特有的性格吧!她们把接待站分发的新衣服都穿在身上,那种幸福自豪感真是无法形容。
    我们敦化归侨是六六年回国的,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分配前不但享受不到同他们一样的待遇,也不敢想向到农场去,而是分配在艰苦的农村。因为太苦,一九六七年大部分归侨,都来到县城要求从新分配。这期间在县(党校)接待站里,集中学习,为了改善生活和解决零花钱,县民政局还组织我们到建筑工地劳动,但是唯有我没参加工地劳动,文化大革命要我配合宣传,让我帮助各单位、机关画毛主席画像,当然收入比别人高一点,而且酒肉不断,当时也算得上高级打工吧,几位年纪大的老华侨经常羡慕的夸我:“这手艺谁能比的过啊!……”
    到了一九六八年一月,我们得到了从新安置,大部分华侨都分别到九台、农安、新站等地,有的自己又要求再返回敦化农村,实际上敦化的农村条件比较外地还是不错的,其他独身(光棍)的分配到敦化林场,我就留在县里文化艺术部门工作了。
    为了让很多孩子们都能学到绘画技术,我办了好多期美术培训班。
其中有考入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的扑xx,省艺术学院的朱xxx, 延边艺校的,
还有南京师范美术系的朱xx等。
具体名字都记不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2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2
发表于 2012-11-19 12: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鞠保福) 的帖子

在我的记忆里
一九六六是我学业上的末端
小学四年级就没书可念

河沟里的鲶鱼
稻田里的螃蟹
变成了亲切的伙伴

树上的麻雀
春天的山鸡儿
成了小时候的玩偶

人生有几个轮回?
一晃到了终点
老朽昏庸、苟延残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616

回帖

5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8
发表于 2012-11-19 16: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六七年我还在朝鲜清津万年笔工厂金笔尖车间上班呢。当年十二月三十日晚上回来的,在龙井接待站学习了十个月后,来到黑龙江景星镇东升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这里的房子都是土平顶房,就像是牛马棚,屋里是高粱秸秆棚,南北炕把儿子儿媳和公婆分开睡,厨房土锅台一股土腥味,拿着盆子放不下(找不找干净地方),哎呀这个上火呀,让我在这种地方怎么过日子呀,一股火上的我病了好几天,可是后来我自己安慰自己慢慢调整心态,然后每天出去提水也唱抱柴禾也唱在地头赶小鸡也唱,就这样过了三年,终于搬到了景星镇,我家老牟在单位上班了,第二年我也在国营商店上班了,我这个高兴劲儿就别提啦,这要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归侨的关怀,感谢我们祖国关心归侨的好政策,为了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积极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加班加点直到退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9 17: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广大侨友一起回忆和怀念,那难忘的1967年。
[15]
华侨专列在三岔河火車站慢慢停下。
站前小广场傍有一付横标语:
''热烈欢迎反修前线归来的朝鲜华侨''
''热烈欢迎朝鲜归侨来扶余县参加抓革命促生产''。
当时虽然是初夏但三岔河还有奌凉意,
扶余县动员了全县所有的公共汽车和解放卡车:
大约有三百多辆吧。
老人,妇女,小孩,都坐在公共汽車上,
年青的''四校''校友们三,四,五人看着卡车上的归侨物品。
组成了长龙似的三百多辆車队,
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太陽躲在云层中,
忽然,那风象一把无形的剪刀,
将云剪成瞬息万变的图案,
睛空宛如碧波万顷的大海。
把扶余县公路沙石扬到半空,
后来听当地''老农''讲;
扶余草原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
那就是说全年这地方都在风里渡过,
这不过是过分的形容罢了。
我们的车队在风沙中前进。
只见车尾飞起一股股沙尘,
几乎看不见后面车队。
好象一条飞舞''沙龙''。
起风了,好大的风啊!
呼啸着,吼叫着,弥漫天空,席卷大地。
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冲杀着,撕裂着。
摔打着,横扫着,荡涤着…………
我们的车队在风沙中前进,
我们还没到达县城。
老天就先考验我们一次……
不用多说,记忆犹新,
我们的心被这狂风吹乱了,
我们不是过路的旅客,
我们随身还带着小小的''家''。
风沙在敲打车窗的波璃,
汽车的发动机在粗声粗气的燃燒,
风沙呼啸号叫得那么凄凉,
我们的心充满了隐隐的忧虑,
在我们人生的路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车队在向扶余县城开去……
这时,车内有人喊了一声,
''快看,那边有条大河''。
一位老归侨说:''那是松花江''。
松花江那不是我们的目的地吗?
你说奇怪不奇怪,
当我们的车队开进扶余县城时,
风和沙全都停下,
下午三奌的天空阳光虽然偏西,但是,阳光还是炎热无比,
县城公路傍一排排杨树,
好象在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
我们的车队开到扶余县政府大门前,
只见全县的工人、学生高举鮮花、国旗、在频频向我们招手。
锣鼓声,口号声,晌成一片……
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050

回帖

4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0
发表于 2012-11-19 19: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
       一九六七年,我还生活在朝鲜,13年后的1980年底我才回到祖国。看到楼上几人的回忆,
很是新奇,也感慨万千。能让我这个后来人充分了解你们回国当时的情况,受益匪浅,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3046

回帖

700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02
发表于 2012-11-19 19: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看今朝,难忘往昔。[s:142] [s:142] [s:142] [s:142] [s:142] [s: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655

回帖

7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
发表于 2012-11-19 19: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鞠保福) 的帖子

往事难忘!!
[s:151]  [s:151]  [s:1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2-11-19 20: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年代,朝鲜归侨每个家庭(或每个人)都有一部艰辛、曲折的经历,使人终生难忘!让我们铭记过去,珍惜来之不易的今日,更好地展望幸福、美满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1655

回帖

7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
发表于 2012-11-19 20: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卢顺志) 的帖子

在朝鲜清津万年笔工厂金笔尖车间上班是否知道张志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5 18:44 , Processed in 0.0434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