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18|回复: 10

难忘的一九六七年《全部》

[复制链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发表于 2012-12-3 13: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难忘的一九六七年〖全部〗

越历史的时空,
回到一九六七年初,
在党和毛主席关怀下,
在周总理的直接按排下,
我们的开国元帅陈毅付总理,
在北京,中南海的小礼堂里,
親切的接见了朝鲜归侨代表,
那天晚上十一点左右,
在中南海的小礼堂里,
朝鮮归侨代表数十人,
急切盼望着那幸福时刻。
忽然,小礼堂里的灯光全部亮了起来,
几位身体健壮工作人员,
从台上侧门走进,
这时台下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响彻在中南海的上空。
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
我们的打江山的元帅陈毅付总理。
迈着骄健的大步。
用那有力双手向台下挥动。
陈毅付总理代着很浓的四川口音,
在话筒前大声地:
‘毛主席让我来看你们啦!
你们都是我的亲人
中国现在已经强大了,
你们回祖国的行动是爱国的!…………
你们一定会得到合理安排……………’
你们要相信党,相信政府!……………
零点左右陈付总理向台下朝鲜归鲜和工作人员挥手告别。
这一特大喜讯很快就传遍朝鲜归侨集中地。
辽宁的丹东,吉林的集安,临江,龙井……
从此我们朝鲜归侨的人生,
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历史巳经证明,
我们朝鲜归侨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和这次的陈付总理接见有着密切关系。
让我们朝鲜归侨永远记住那次难忘的历史性的接见!
陈毅元帅永垂不朽!你永远活在我们朝鲜归侨心中!!
2012.12.6日二稿。宝福。
遥远的记忆                  
序:

在人生这条长河里,
好象很长很遥远,
但从怀念和记忆里,
它就象昨天的故事。
我的身心虽不能穿越,
可怀念和记忆:
每时每刻都在穿越,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那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故事:
把它留在朝鲜华侨网上,
让后耒朝鲜归侨看看:
在祖国的土地上,
我们归侨演义了什么样变迁,
那是我们这一代归侨难忘的,
真实的,昨天的故亊。
【1.】
集安
从1967年开始吧,
我们归国的接待站,
是吉林省集安县原迁送站的前身。
是赶上好时候了,
我们也就从那时候,
感到了,祖国的温暖,
从那时候开始,
我们归侨能站起了,
能说话了,
能象家里人一样幸福生活了,
春天到了,
我们归侨感到温暖了,
温暖了,
我们归侨确要向总站集中了,
在站長亲自护送下,
乘上去临江总站的列车,
再见了,集安归侨接待站。。。。。。
【集安归侨有四十多人,有老人,有年青的朝鲜四校,校友,
有工人,农民。还有小孩。】
人名记不太清了,只记得;任老师一家四口,戚师付一家五口,……
裴洪义,金连技,金连城,李英,刘淑英………
临江接待站                 [2]
临江市归侨接待站在原党校旧址,
临江与朝鲜隔江相望,
临江市;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风景秀丽,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
解放战争中英雄城市,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千古留芳。
临江总站派车到火車站,
我们集安站四十多归侨,
在一片欢迎声中,
从此以后我们临江站三百多人,
生活在一起,
学习在一起。
我们幸福生活在祖国的怀抱,
是我们一生难忘的记忆。
[td][/td]
[3.]
临江归侨接待站有三百多人,
有多家归侨是全家归来,
有六十多岁的老夫妻,
有五十,四十,三十多岁中小夫妻,
更多的是朝鲜华侨''四校''学生。
我们一起生活、学习两个多月,
记得郑学义、郭学友是我们小年青的辅导員。
天天学习几个小时,
读报,读毛主席语录,
特别是学习''老三篇''著作,
''为人民服''的张思德。
''纪念白求恩''的国际友人,
''愚公移山''的老翁。
大家学习热情极高,
大部分小青年都能熟背''老三篇'',
当时,我们还不习惯称呼同学、学友,
大一奌的男友称大哥,
大一点的女友称大姐,
过几天,王大哥,李大姐成为主要称呼。
时间一久,互相的话题就多了,
有很多动人的故亊,
从那时起就在归侨中流传开来。。。。。。。

[4.]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自已的内心的感悟。
幸福不在钱多少,官多大,
也不在住的房子有多大,
开的車子有多好,
其实,幸福并不昂贵,并不遥远,
她就在我的身边,
在我平常生活的点滴中,
在我回忆那些美好的故事中,
就是[1967年]在临江归侨接待站那段生活。
[5,]
在临江接待站那段时光,
祖国对归侨,真是没有说的,
想吃什么,食堂就给我们做什么。
象我这小青年还每天发一合烟,
记得是大生产牌香烟,
那时我都给会吸烟老归侨,
我们每星期还发两元零用銭。
怎么用?
邮封伩,照张像片留个纪念,
至今我还有几张和归侨合影,
你能说这不是幸福嗎?
我永远怀念在临江接待站那段时光。
感谢党,感谢祖国的关怀!    
[tr][td][/td][/tr]

[tr][td][/td][td][/td][/tr]
【6.】
临江归侨接待站,
对岸暮色已开始降落。
这里处处灯光闪耀,
我们几个归侨小青年,
正在老归侨岳大叔那儿听他讲故事;
讲他归国的故事,
他们家就在鸭線江对岸不远的地方,
听说最近没人管,江水已封冻。
家中年青的早已回到祖国,
怎么办??
就找平日要好的朝鲜人金老头,
金老头是位聪明人
金老头对岳大叔说;
¨没关系,我有好办法。¨
岳大叔说;能行嗎?¨
金老头对着岳大叔的耳傍小声的说………
有一天,天刚亮。
一辆牛车满载柴草,
在江边大路上,漫漫的走着,
忽然,后面开来一辆朝鲜汽车,
在金老头牛车前十多米处,
猛的向对岸开去,
老金头也紧赶牛车跟上。
几米宽的江面,没几分钟就冲了过来,
一会儿朝鮮汽车上的归侨都下了车。
帮着岳大叔把牛车上物品搬了下来。
金老头赶着空车回到对岸,
这时,岳大叔家养了多年大黄狗掙开绳子,
也跟着牛车上的气味追了过来,
紧紧咬着岳大叔的衣袖不松口,
好象在说;主人到哪儿,我到那。
岳大叔只好把这条忠心的狗带到临江归侨接待站
【7.】[8]
啊,生命与命运多么壮实,
别说在那种年代,
就是四十多年后的今天,
回忆那段生活历程,
也是热血情焰真真切切。
那时候我们朝鲜归侨,
象天天过节似的幸福生活,
愉快的学习,人间乐园。
可我们归侨就想快分配吧!
我们归侨也有两只手,
我们也会劳动,
临江是个美丽地方,
我们不能再享清福。
我们都向领导表决心,
祖国那里需要,我们就到那里去!
有一天,省里来位领导,宣布省生产指挥的分配政策。
在朝鲜干什么就分配做什么!
不过吉林省各归侨接待站的归侨。
都集中到扶余县大联合农场,
在那里等待分配。
一套行里,一套棉衣,一套单衣………
五月的临江市,
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临江市人民群众举行了欢送,
归侨接待站第一批到扶余农场的人员就要出发。
留诗一首以表心迹:
[别了,临冮。]
别了临江的青山,
别了临冮的绿水
别了临江的万家灯火,
别了我们曾生活和学习地方。
结束了归侨接待站的欢笑,
几多眷恋几多不舍,
几多感慨永生不忘,
祖国的关怀,党的体貼:
你让我们归侨,
在祖国的土地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尽管我们不曾想过索取,
你却给了我们许多许多,
感谢您啊,伟大的党。
感谢您啊,伟大的祖国。
金色光辉照大地。
我们归侨奉献忠心去求索!
龙腾虎跃留辉煌!          临江站再见啦!

[9.]
几声列車的長笛声,
列車开动了,
我们归侨也开始了新的征程。
我和每个归侨一样的心情,
在他国异乡经历的創痛犹存,
我们仿佛听到从遥远的他乡发来了祝福,
我们的亲人,还在那苦难中等待。
我们这样做,不算什么新的創举,
只不过是我们青春的烈焰,
化成一场美丽的壮举,
回来了,我们的祖国!
我们从此将在你的怀抱里,
不管前方还有多少颠波和艰苦的路途。
我们相信,太阳的光辉,
会照亮我们的心窗。
看吧,前进的路上我们决不回头,
我们会把一切考验都带到光明的彼岸。
列車风驰电掣地飞驶
奔向将要到达的目的地。
现在我们对目的地还很无知,
但我们想,她决不会是万家灯火,一片喜喜洋洋,
她会像车下千万条枕木一样,
跨过人生的时光天梯,扶摇直上,
定会摘下天上的仙桃,再写一篇,留在华侨网上。
我们本想在车上睡它一场好觉,
可我们一时都难入梦,
松花江边''北大荒''到底是个什么样?
他会象大同江和鸭綠江那样嗎?
我们期待着走完整个行程,
列车还在广播新闻;
列车前方到站;通化站、梅河口、四平站……
明天早上再见,
一首''大海航行,靠舵手''歌声在车箱中响起!
[tr][td][/td][/tr][td][/td]
[十.]
列车在夜间行驶,
我们临江接待站三百多归侨,
都在睡梦中,梦中''美事''肯定不少。
忽然,列車广播开始了,
一曲[东方紅]的歌声,
响彻整个列车,
列车还在飞驶,迎着东方刚刚升起的太阳,
一会儿列车徐徐开进長春火車站大约两个小时后,
把我们三个車箱送到第三站台,………
站台走来几位领导模样人员,
他们是吉林省生产指挥部的领导,
他们拿着喊話筒对着我们车窗,
我们早已打开车窗,探出头去,
一位高壮官員在对我们讲话;
''归侨,同志们:你们好,我代表省生产指挥部,
看望你们,并向你们问候!
你们就要到生产第一线上,
现在龙井接待站的列車己经晚点,
估计两小时后进長春站,
现在,你们不要出站,外面情况,很复杂,
你们要听毛主席的话;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争取胜利''。
过了两小时,
一列专車从龙井开进长春站,
经过一个多小时排列。
又新组合一列专車,
车头朝北,我们临江三车箱在前,
龙井六节在后,外加五节行里箱共十四节,
上午十点鈡,三声长笛声,
我们归侨专列开岀长春站,
我们归侨专列向扶余县三岔河火车站开去。
一列朝鲜归侨的专列,
在春风拂苏,春意正浓的季节里,
把我们这些归侨青年活力带到車内,
归侨1967号专列飞奔三岔河火車站。
我们专列上的年青人,又活泼起来。
好像在清津中国人中学,
好像又在江界,新义洲,平壤的中国人学校,
生来就有不安分的我,
带着集安归侨比我还小的金连成和董福仁。[注]他二人金在哈尔宾,董在图们。
我们三友是集安站寻宝好手,
我们共寻宝物数件,
我那件''七星宝剑''走时送给我们站長。
还有一件现在还保密,只有小金子知道。
今天向网友露一点消息,它和[穿越]有点关係,
别人''穿越''是无中生有,
我的''穿越''是有中生有。
一字之差,可意思全变,
不信,你就往下用心细读,
先来一篇与我老同学云山北镇的于長琪会见画面。
那是我用心良苦,戏说当年真实一幢。

[小小説]
小董小声的对我说;''宝哥''到后面看看,
小金摇摇头说;看什么?有规定,不让我们乱窜
那时,我正想到后车箱走走的想法,
就对小董和小金说;走,有人问就说上便所。
小董笑了笑说;对,我也去。
小金也说;我们都去。
我们一节车箱一节车箱往后走,
还算顺利,没人问,
当我们快走到最后一节车箱时,
突然,有一小青年把腿伸了出来,好像不让我们过去,
小董在我身后估意推我一下,
我也装着站不稳的样子,
向那位归侨小青年身上扑去,
我也没客气;大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那小青年头上盖了个女人用的头巾,
我们正好来个嘴对口,
突然,傍边一位大叔把我扶住,和气的说;
昨天,他一夜没睡,让他睡一会吧。
我顺手把他盖的头巾拿起
細細一看,怎么这人怎么这么眼熟,
呵,他就是我同学,叫于長琪!
我也没客气,大声地说;起来,起来,查更票的来了!!
待续

这时,于長琪半睁着睡眼,在打量着我,
我不自主地喊出他的外号;''穷等''你不汄识我啦!
呀!他感到很意外的说;''宝貝''你也耒了?
我们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从新义洲中学毕业三年多了,
谁能想到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这里,
分别后的再见面,有多少事要问,
又有多少故亊要讲,我们也不例外。
我向这位老同学:刘振涛和许宝芳还在云山北镇嗎?
你们三人帮还有联系吧。
于长琪笑了笑说:现在是爹死娘改嫁时期,自己还顾不过来,
谁还有那么多闲心。
那个时代有''手机''嗎?
那可是几十年后的事情,
我这可爱的老同学,至到今天也没能见到这高科技物件………
闲话少说。接着往下写这。
我看着老同学,心想他这个品学优秀的老实人,
他的性格怎么变成这样现实,
是生活改变的,还是人生的经历改变了他,
他见我胸前戴个毛主席像章,
他羨幕地问我;主席像章从哪儿得来的?
我说;在北京买的。
他忙问:你去过北京?
我好向明白了什么,说;送你几枚吧。
我从内怀中掏出几枚主席像章挮给他。
他亮兴的跳到座位上,对着四周坐的龙井站侨友,
大声朗颂起一首既兴诗文;
[長琪乘車扶余行,一路笑声一路歌。
忽見''宝貝''来助兴,毛主席像章挂心中。]
同学们;大家唱个歌好不好?
龙井站的青年归侨唱起;
我爱祖国的兰天,
睛空万里,阳光…………
车箱内处处是歌声。

小金子有点坐不住了对我说''宝哥,咱们回去吧,一会准有人来找。
于長琪对我说;没事,将在外,自由自在。
我说;对,我们''三人帮''再走走。
小金子和小董跟着我,又开始寻找下一位目标。

[科幻小小说]
归侨''1967''号专列向三岔河車站飞驶,
在专列最后的車箱中,
我们''三人帮''还在查寻''目标''。
小董捂着肚子,对我说:''宝哥,我要上便所。''[注那时列车厠所叫便所]
小金子笑着说:吃多了吧?
我说:''快去,快去,别啦在裤子里''。
小董急急忙忙向便所走去,
这时,我有莫名其妙地问小金子:''你那宝镜还在吧。''
小金子说:''电池快没电了''。
我说:''没关系,我还有节电池。''
小金子从内衣口袋里掏出宝镜挮给我。
''宝镜''是我们''三人帮''在集安站时。
在大山中一座古墓中检的。
据说是''高句丽''时期的一个王爷坟。
后来我们''摆弄,摆弄''便发现这面镜子有异常功能。
现在我们还在保密,
我拿着''宝镜''向前慢慢收索,
忽然宝镜中发出''嘟,嘟………的响声,
只有我个人知道这声音传来什么伩息,
因为我是七月十五中元节生日…………
传说二十岁前可看到………〖保密〗
得到神密伩息后,对小金子说;"等小董出来后你俩到七箱十五号处找我。"
我走道七车箱后,在十五号对面空座上刚坐下。
对面是龙井归侨两个小青年,
对面两人是我明年的两个中专学校的新同学。
一位名叫孫德伩,一名叫孫国华。
那时,我们还不认识,我已在"宝鏡"里知,我们以后的故事。
我对一位比我小两岁的国华说:"国华,你是清津六届毕业的吧?"
国华摸了摸头很是奇怪,心里想我们认识吗?
我又说:`我还知道,你们家曾住在朝鲜明川郡,你家五口人,姐姐出嫁,姐夫姓郑。
国华紧追问道:¨你还知道什么?
我说:你父亲是位照像的。你在朝鲜念中专。
国华这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顶的感觉。
国华又问1968年我干什么?
我说:在长春市上学。
国华又问。但没有规律,这也难不住我,我们耒个快问快答。
问:1974年?
荅:从长春第三机床调回白城市。
问:为什么?荅:回家找日本夫人。我又严肃说:再不准问为什么!不然就不回荅!
国华这时半信不信地问:1985年?
答:在曰本东京。
问:2005年?
答:在日本东赢县。你还有两问!知道否?
国华靣代笑容,觉得很好玩。这时我在想"宝鏡¨里的电池快没电了。
好好,我就问两年。
国华想了想,问道:"2011年"
我说:你回長春参加朝鲜归侨四校联谊会。
国华快问:2012年我觉得伩息慢了,心想电池要设电了。
忙答:2012年你在日本给沈阳的我来电话……电没了……
孙德伩在傍忍不住在大笑起来。
小金子和小董来到我傍边:宝哥,
郑学义和郭大哥他们来找我们了:
我忙说:对不起,我们得回去了。
孫德伩和国华向我们这个小三人帮摆摆手说道:
再见﹗再见
[13.]
[1967]归侨专列向北飞奔,
车箱内处处是欢笑和交谈
眼前展现的是:
临江和龙井两接待站的朝鲜归侨溶入在一起………﹕
特别是〖朝鲜四校〗的校友们更是热闹,
鞠连生和我是同姓,当时都叫他大鞠,叫我小鞠。
大鞠是江界中学校的学生,他家在朝鲜经历知道很少,
只知道他有一哥哥叫鞠连福,在平让中学念过书。
这时大鞠被归侨青年男女围着问东问西,
时而传出柔情的笑声。
忽见我们临江站领队郑学义大哥,
也被归侨们围着走不开,
他对我说:¨快到站了,临江老管要点名了,注【老管同志是临江归侨站,站長。】
我们小三人帮向前紧赶。
这时,又见郭大哥和刘大姐也过来找人,
郭大哥笑着问:小鞠?你看见郑学义他们了?我说在后面被人围住了。
小董开玩笑地说:郑大哥他们让‘大姑娘和小媳妇’留下了。
郭大哥笑了笑,向后走去……
那时,我们开个不恰当的玩笑,
也没人会把它记在心里,
东垃西扯,出个洋相,
也不过,哈哈一笑了之。
真是三生有幸,会有这些珍贵的友情。
我们感到无比的光彩。
好了,闲话少谈!
归侨专列里传出广播声:
前方到站是【三岔河】火車站。
我们全車工作人员,
向你们朝鲜归侨慰问;
祝你们归侨前途似锦!
祝你们在美丽祖国幸福生活!
欢迎归侨同志们再坐我们的客车!
旧侨同志们:再见了!!!
又是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歌声晌彻整个专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9: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14..]
生命之帆需鼓满浩荡的春风,
才能战胜岁月的风浪,
驶向胜利的彼岸。
谁若在凉涛面前降下风帆,
谁就可能中途沉沦,
生活在归侨那棵激动的心啊!
象松花江的波浪在书写着龙飞凤午的青春年华。
春风吹着号角,
我们这支归侨大军正向''松花江的北大荒''前进。
去迎接新的考验。
前进,我们归侨年青的一代,
前进,为了祖国繁荣富强,
前进,用我们的青春去描绘祖国壮美兰图。
前进,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把祖国迠设更美丽,
我们归侨和全国人民一起[15]
华侨专列在三岔河火車站慢慢停下。
站前小广场傍有一付横标语:
''热烈欢迎反修前线归来的朝鲜华侨''
''热烈欢迎朝鲜归侨来扶余县参加抓革命促生产''。
当时虽然是初夏但三岔河还有奌凉意,
扶余县动员了全县所有的公共汽车和解放卡车:
大约有三百多辆吧。
老人,妇女,小孩,都坐在公共汽車上,
年青的''四校''校友们三,四,五人看着卡车上的归侨物品。
组成了长龙似的三百多辆車队,
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太陽躲在云层中,
忽然,那风象一把无形的剪刀,
将云剪成瞬息万变的图案,
睛空宛如碧波万顷的大海。
把扶余县公路沙石扬到半空,
后来听当地''老农''讲;
扶余草原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
那就是说全年这地方都在风里渡过,
这不过是过分的形容罢了。
我们的车队在风沙中前进。
只见车尾飞起一股股沙尘,
几乎看不见后面车队。
好象一条飞舞''沙龙''。
起风了,好大的风啊!
呼啸着,吼叫着,弥漫天空,席卷大地。
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冲杀着,撕裂着。
摔打着,横扫着,荡涤着…………
我们的车队在风沙中前进,
我们还没到达县城。
老天就先考验我们一次……
不用多说,记忆犹新,
我们的心被这狂风吹乱了,
我们不是过路的旅客,
我们随身还带着小小的''家''。
风沙在敲打车窗的波璃,
汽车的发动机在粗声粗气的燃燒,
风沙呼啸号叫得那么凄凉,
我们的心充满了隐隐的忧虑,
在我们人生的路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车队在向扶余县城开去……
这时,车内有人喊了一声,
''快看,那边有条大河''。
一位老归侨说:''那是松花江''。
松花江那不是我们的目的地吗?
你说奇怪不奇怪,
当我们的车队开进扶余县城时,
风和沙全都停下,
下午三奌的天空阳光虽然偏西,但是,阳光还是炎热无比,
县城公路傍一排排杨树,
好象在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
我们的车队开到扶余县政府大门前,
只见全县的工人、学生高举鮮花、国旗、在频频向我们招手。
锣鼓声,口号声,晌成一片……
待:>[td][/td][tr][td][/td][/tr][td][/td][tr][td][/td][/tr][td][/td][tr][td][/td][/tr][td][/td][tr][td][/td][/tr][td][/td][tr][td][/td][/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19: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几句]回忆写到这儿,
[td]九百多人归侨的归侨大队,[/td]
我当时认识的只不过三十多人。
而且大多数是集安站和临江站的归侨。
要想写出归侨全景,很难,再把归侨想的写出更难。
我想只要把一九六七年的背景写出,把我熟悉几人写好即可,
感想吗。只不过是我个人看法,还是今天总结出来。
当年我还不到二十的一个''小毛孩''能有什么''高见''。
能把真实的过程描叙下来,就祘没白写。
在写的过桯中,本着乐观主义,处处以我的周围生活编写。
在编写中,有时边编边上,一个字,一个词上网上,
由于本人眼高手底,学识浅陋,定有不当之处。
恳请归侨们匡正。谢谢。
2012.11.19日
[15]
华侨专列在三岔河火車站慢慢停下。
站前小广场傍有一付横标语:
''热烈欢迎反修前线归来的朝鲜华侨''
''热烈欢迎朝鲜归侨来扶余县参加抓革命促生产''。
当时虽然是初夏但三岔河还有奌凉意,
扶余县动员了全县所有的公共汽车和解放卡车:
大约有三百多辆吧。
老人,妇女,小孩,都坐在公共汽車上,
年青的''四校''校友们三,四,五人看着卡车上的归侨物品。
组成了长龙似的三百多辆車队,
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太陽躲在云层中,
忽然,那风象一把无形的剪刀,
将云剪成瞬息万变的图案,
睛空宛如碧波万顷的大海。
把扶余县公路沙石扬到半空,
后来听当地''老农''讲;
扶余草原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
那就是说全年这地方都在风里渡过,
这不过是过分的形容罢了。
我们的车队在风沙中前进。
只见车尾飞起一股股沙尘,
几乎看不见后面车队。
好象一条飞舞''沙龙''。
起风了,好大的风啊!
呼啸着,吼叫着,弥漫天空,席卷大地。
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冲杀着,撕裂着。
摔打着,横扫着,荡涤着…………
我们的车队在风沙中前进,
我们还没到达县城。
老天就先考验我们一次……
不用多说,记忆犹新,
我们的心被这狂风吹乱了,
我们不是过路的旅客,
我们随身还带着小小的''家''。
风沙在敲打车窗的波璃,
汽车的发动机在粗声粗气的燃燒,
风沙呼啸号叫得那么凄凉,
我们的心充满了隐隐的忧虑,
在我们人生的路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车队在向扶余县城开去……
这时,车内有人喊了一声,
''快看,那边有条大河''。
一位老归侨说:''那是松花江''。
松花江那不是我们的目的地吗?
你说奇怪不奇怪,
当我们的车队开进扶余县城时,
风和沙全都停下,
下午三奌的天空阳光虽然偏西,但是,阳光还是炎热无比,
县城公路傍一排排杨树,
好象在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
我们的车队开到扶余县政府大门前,
只见全县的工人、学生高举鮮花、国旗、在频频向我们招手。
锣鼓声,口号声,晌成一片……
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08: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16.】写诗一首:
希望美丽的生命能不断延滋,
要是这样,美丽的花朵才永不开败,永不消亡。
既然成熟的东西都不免要谢世。
美丽的子孙就应当耒承继芬芳。
我们归侨虽然遇到不同的遭迂,
但我们命运会造成前进的动力。
我们的心中也不会在幌惚在扶伤,
我们的青春决不会被灭亡。
从语言的大海里,
纵是选出万担珍珠。
从文字的矿藏中,
纵是开出千吨宝石。
我们九百多归侨啊!
就是九百多颗紅心!
历史会告诉你,前程似锦!
美丽的祖国会更加美丽!美丽!
[td][/td][tr][td][/td][/tr][td][/td]
[十七节]
松花江边:

一夜无话,
第二天,是个浓雾弥漫的早晨,
今天,是个好天,果然上午十点后,
阳光抚弄着夏季的树叶,
炎炎的太阳高悬在扶佘县城上空。
光如火箭般射到松花江中的水上,
江水反射出蒸蒸热浪,
我们归侨没有活动,休息。
我们能坐住吗?
这时,不知是哪位归侨青年在喊:
''快到江边洗噪去!''
我们八号室住着临江站耒的归侨,
忽然,''大鞠''号召地,
''我们都到松花江去洗冼昨天的尘土''。
小董笑接上''谁不去,是个王八'',
大家心中,应道:''谁不去,小董王八蛋。''
小青年们就是乐观,
走,到松花江去!

[tr][td][/td][/tr][td][/t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08: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
松花江边小剧。
[时间];1967年。初夏。
[地点]:扶余松花江畔。
[人物]:临江归侨接待站部分青年,二十多人。龙井接待站十多人。
当年归侨真实名:
1.小董,男:十六岁  ,性格:活泼,
2.小金,男;十六岁,性格;老实胆小。
3宝福;男:十八岁,较活泼。
大鞠:男:二十岁,重点人物。袁克换:男:二十多岁和他女友,小翠花。
郑学义;男:二十多岁。和他弟弟郑学伦。
郭大哥:男:二十多岁。
金连枝:女二十多岁。小金的亲姐。
其它男青年数人。女青年数人。
龙井接待站归侨男女数人。
德伩。国华,
重点人物:
于長琪。万寿和。徐正来,姚荣富,
女青年数人。

[松花江的水清澈、宁静。因初夏、旱季、
沙滩面积很宽大。
江水不深,岸边水深仅及胸口。水面平静无波,
清澈见底,同时还可以看到游魚成群,逍遥自在,
真叫你心旷神怡。

忽然;江滩上冲来一帮归侨青年,
边脱边跑,把脱下的衣服,堆成几堆。
扑通,扑通跳到江水中,   
打水声,''狗泡''声,喊叫声。
顿时把江面宁静揉碎。待                     
[tr][td][/td][/tr][td][/td]
松花江水这时被''这群大魚''搅得:
江水泛起銀色的浪花,
微风徐徐从江面掠过,
使松花江更加多情,
更加舒畅,更加难忘。
我虽然会打几个''狗泡''也不敢往江中水深处走,
我在水中边走边用脚摸,怕前边水深,
突然,我觉得脚下有个奇怪东西,我右脚把它压住,
我瞅了瞅四周,见''大鞠''小董和长琪同学,
我马上便喊:''小董''你过来,看我脚下有个什么东西?''
小董笑了笑说:''宝哥''你又发现什么宝贝了吧:''
我说:''小董,你把它拿出耒,就给你。''
小董一个''猛子''扎到水中,

过了一会儿,小董双手举起我脚下之宝。
小董问;''宝哥''这是什么?
我细细看着这个''宝贝''很自信说:''还是个活的呢。''
小董在朝鮮是山里长大的,根本没见过。
忙问;''叫什吗?''
我说;''我们家以前住在海边,见过这种东西,学名叫蚌,
土名叫蛤蜊。这地叫什么还得问当地人。''
这时,大鞠,长琪,小金子………
都围在我四周观看着这个不知叫什么名子''蚌''。
一会他们几人都用脚发现''宝贝''
他们在水中捉一个,我用双手抱在胸前,
那''宝贝''大小不等,小的有鸡蛋大,大的有一公斤大。
人越来越多,蚌也多了,我们几个人又得往江滩上运。
一会儿在江滩上堆起………

[tr][td][/td][/tr][td][/td]
在江滩上,几位青年女侨胞坐在石堆上照看男侨胞的衣服,
他们当中有小金子的姐姐,袁的女友,大鞠的家乡女伴,
还有到松花江边看风景的,………
一共有十来位女侨友。
我,小董,大袁,三人抱着''江蚌走到女侨胞前,
金連枝问我,''你们抱的是什么东西?''
我说是好吃的,等一会你们就知道了
江滩上干树枝很多,我对金大姐说:''你们多拾点干树技来。
让你们吃松花江的美味。这可是扶余特产呀。''
大袁对他的女友说:''翠花你回去到大食堂要些盐。''
大伙很听话马上行动起耒,
我让小董跟和小金子到江岸边去拿耒时看见的一块大鉄网。
一会儿,准备工作就完成。
江中又有人送来很多江蚌,
小董和小金子抬着鉄网跑来,
因为我们在集安站时,在鸭綠江就干过,
我很快就把燒烤网搞成。
我们把江蚌放到网上,就等在下面点火。
在我''想象中,从那时候起,烧烤将在北朝鲜,南朝鲜兴起。''
和我们将要''举办的松花江滩的烧烤大宴有关吧?''
谁要不相信那你说是怎么会事?
故事还要讲下去……
江面上,波光粼粼,
白色的水鸟,伸展着长翼,
时隐时现,在江面上出没。
一只挂着白帆的小船,
缓缓地在江中水慢慢向东行驶。
再加上我们归侨男儿在江中戏游。
好一幅江滩江中的美丽''国画''图。
它就在枎余到前郭旗大桥向东八百多米江滩上。
这是1967年6月我朝鲜归侨最后一次''美丽宴''。
让历史永远记录这次真实的当年图画吧![注]真实情景,我还要浓笔叙写。
这时小金子跑过来说:''火柴''拿来了'',
我''命令''小董点火!
一堆烧烤柴火象篝火似的在江滩上烧起。………待续

[tr][td][/td][/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08: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办法,昨天写字板掉在地上。只好睡一会吧,
醒来一看,写字板己不能用,只好又睡。
睡中得一梦,记了下耒。正好和松花江的江''蚌''有关,
正合我意,便在回忆中加段[神话故事]不也很好吗?
                  [神話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
在天上有一处美丽庄园,
住着一位美丽仙女叫琴娘。
正在屋内对着鏡子打扮,
忽见,鏡面有条裂紋,心中生惧:
''怎么回事?''
这时,窗外''太白金星''老仙人正好路过,
琴娘看到便向老仙打招呼。
琴娘大声问道:太白老仙,你看,我的鏡子怎么裂纹了。
太白老仙笑了笑说:''好办,好办。''
说完向琴娘要了一枚珍珠,在鏡上不知写了什么。
只听珍珠发出吱吱响声,
太白老仙顺手把那珍珠抛到窗外。
只见天上一道七彩光,
这棵天上珍珠飞过天空直向人间,
落在松花江边一个大江蚌的傍边,
那时松花江边还真有一个大江蚌在寻食,
张开大口把这棵珍珠吞到腹中。
不知多少年后,琴娘还在想那棵珍珠。
故事讲到这暂告一段。
后来在松花江畔演义一出动人。的世间爱情故事。
                  故事完
后来在公元1967年这棵''珍珠''被小董得到,
小董后来在农场落户,
娶了个归侨女。把珍珠給他,
这位归侨女,后来一胎生三女,
报荅小董送''珠''之恩。
如你不相信。你马上打个电话。
让王永焕好友问一回原华侨农场场長――:陈祥志归侨。
华侨农场有没有一个小董,一胎得''三仙女''的真人真事。
如果没有,你将得到一台[宝马]车
这个小董就是我的回忆中的名叫福仁小伙。待·
[tr][td][/td][/tr][td][/td]
<
朝鲜华侨网”管理办法
                                                      
                                                                (二0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朝鲜华侨网”(以下称为“网站”)是以朝鲜华侨为主要对象的网。2011年6月网站建成以来,在管理人员的精心管理和全体师生的鼎力支持下,坚持“爱国爱乡、团结友爱、和谐快乐、拼搏向上”的办网原则,为沟通信息,促进交流,加深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坚持正确导向,营造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按照国家关于网站管理的规定,结合本网的特点,特制定本《办法》如下:
        1、遵章守法,规范上网秩序。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恪守网络道德,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2、维护网络安全,遵守社会公德。自觉遵守有关保守国家机密的各项法律规定,不泄露党和国家机密,或传送有损国格、人格的信息。不制作、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及社会公德和有伤社会风化的信息。不发表任何诋毁国家、政府、党的言论,不发表任何有碍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的言论。
       3、做到文明上网,净化网上环境。不在网上散布封建迷信等有害信息。不捏造或歪曲事实、诽谤他人。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自觉抑制不良上网风气。大家在网上诚实、和谐、友好交流,互勉互励,共建和谐文明网站。
       4、丰富网站内容,办好、办活网站。网站要突出特色,适时在网上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网友身心健康的交流联谊活动,调动大家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大家上网的情趣,使更多的网友能够上网交流,进一步把网站搞活。
       5、坚持办网宗旨,网站建设上新台阶。办好网站是一项使命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大家要积极参与、携手奋进,再创佳绩,努力把网站建设好、管理好,使网站真正成为大家再学习的大课堂、增进友谊的纽带、健康长寿的幸福乐园,为广大网友带来更多的欢乐!



[tr][td][/td][/tr][td][/td]
継第三章。【十八节】   继
写到这里,朝鲜华侨网管理办法出台,我的回忆也做了调整,尽快把1967年回忆写完,按照【办法】执行﹞
松花江边的烧烤[宴]就要开始。
江中洗澡和采江蚌归侨青年都一一走到江滩烧烤火傍,
这时,归侨郑学义、郭大哥、王永焕等十多人向这里走来,
这时,我们都在忙着烧烤江蚌,己烤好一大堆,
小董烤了个最大的蚌,有一公斤重,
他拿着蚌走到我身傍,我正和于長琪还有孙付亮等几同学笑谈。
小董把我叫过去告诉我:‘这东西不好吃。’
我尝了尝,都吐了出来,自语地;心想怎么办?
小董说;﹕''一股骚味,能吃吗?''
我想想,刚才我吃个小的江蚌味道虽不如诲蚌鲜。
一会翠花拿来盐,和调料就盖过,
我对小董说;你去告诉她们专烤小的,
小董笑了笑;''好!''说话中把手中那个大江蚌对着一个大石头猛砸下去,
江蚌壳粉碎,从中露出一颗白亮的珠子,
小董拿着珠子戏笑着对我说;''这又是什么宝贝?''
我就顺嘴一说:''那是仙女变的,将来给你媳妇的。你还不滚!''
小董拿着这大江蚌珍珠向烧烤处跑去……
待:
[tr][td][/td][/tr]
江水反映着热烈欢乐的阳光,
江畔上的沙砾滚烫滚烫,
我们归侨''这群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
颗颗紅心也在沸腾,唱着:(我们是贫农的好后代)
跳着忠字舞(北京有个金太阳)
我们归侨﹝江蚌宴﹞已经早己开姑,
都是沾调料小口的品偿,
也说不清这江蚌是什么味,
反正高兴就行。
这就是1967年6月的扶余江畔的烧烤江蚌[宴]。
在这生中我是忘不了那次烧烤,
昨天,我和当年参加者王永焕好友通话时还谈到这难忘的故亊。
第三章完,四章,五章,等个机会在主页上上,2012.5日
[tr][td][/td][/t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0: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2楼(鞠保福) 的帖子

[s:122]  [s:121]  [s:130]  [s:142]  [s:143]  [s:143]
计划在此改我写的‘东西’不要再帖了,特别人物例外。谢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4: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7楼(鞠保福) 的帖子

第四章            [19]
              华侨农场简介
吉林省扶余华侨农场,创建干1967年5月20日是以扶余县伊家店农场
一,二分场及扶余县新民乡三个知青点为基础,由[中侨委]投资,兴建
的长江以北唯一的华侨农场,旨在安置大批朝鲜归国华侨,当时把我们
几个接待站九百三十多名朝鲜归侨全部都塔在农场。当时,除了从山东
高密县[今日名人:莫言老家]迁来百户多人家,分几个地方己安排。
当时的下乡知青大部分回城,图中农户就是当时的模样。水井在屋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3-4-3 19: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的一九六七年。
第四章;二十节:

第二天,又是一个大风天,
我们都在干校睡大觉,什么事也没有,
下午风停了,我和小董、小金子、
我们‘三人帮’又坐不住了,
我对他二人说:‘昨天我在江边烧蚌时,
我又发现一个好玩的地方。’
小董忙问:‘什么好地方?好玩吗?’
小金子笑了笑说:‘那里有【宝】吧。’
我这两‘小伙计’就知知道玩,也难为他俩,
小董是他爹把他带回祖国,在集安接待站时,
他和他爹一起走了二天二夜才走到朝鲜满浦郡江边,
在二月八日夜他二人愉愉越过鸭綠江,
被中国边防军发现带到集安站。
听小董说他还有个朝鮮妈和一个鲜族妹妹,
比他小四岁他们关系挺好,因为不会说中国话,
老董头,告诉他娘俩,等以后安置下来,再回去领她们娘俩,
老董头和儿子走时,他那鲜族妈把他爹俩一直送到鸭綠江边,
分别时,三人痛哭一场。
有诗为证。
【散】
江边一壶酒,
汉夫鮮妻亲。
抬头看明月,
醉后各分散。
这,又是一件人间分别情。
后来小董常跟他爹为了这亊吵嘴,这是后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3-7-15 09: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的一九六七年。
           21节。
〔当年,扶余是和郭前旗自治县,分两县,松花江大侨是主要通道。〕
当我们走在这座松花江的大桥上,
心情是无比的宽暢,将来会有一天,我们会忽然感慨地说:我们会是各有其位,因为我们:
各有各的特点,不要费尽心机,却得不到谅解,去吞噬痛苦,他将成为失去时间,永远也
得不到黎明的感觉。我们血是热的,热的。
      我知道,踱过了一座桥,人生旅途便前移了一程,虽然我们朝鲜归侨用真情感动祖国,
祖国也决不会忘记我们归侨的坚苦的努力,会更真实,更亲切的关心我们归侨。
后来的实事证明,奔向全国各地的朝鲜归侨,把这座大桥看成通向人生光辉的起点。
                   22.节。
[后来,我知道,我们这九百多名归侨,是当时的扶余县政府生产指挥部,按省生產指挥
部的指示,他们足足按排了一个多月,才有如此的朝鲜归侨分配方案]。
       我们九百多归侨,在人生旅途中,是前进中的''逗号''。
        也是人生旅途中的''间歇''也是我们归侨的思考和休息。
我们''归侨专列''上的归侨在县城各个角落,等待分配人员方案公布,因为我们知道,有些
事情不是我们努力一下就可做到,我们也知道,我们的目的地是大联合农场,一分场二队。
                             23节。
       我们的车队又开始向北开去,顺着油田的油漆马路,我们临江华侨接待站的二十多名,
二十左右岁的小青年单身汉小伙,坐在解放牌卡車的车厢上,各个拿着个人的行里,我们
未来的人生旅途又要向前迈一步,只要我们的地球还在转,我们那时无须多想,想也没有
用,走一步再看下一步吧。
当车队要向坎下开去,眼前,忽然展现出一片綠色的大草原。我们谁也没见过那么大的草
原。一幅大草原景象:
整个地面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点缀着千万朵各种各样的小花,
绿油油的嫩草,睛朗的天空,
迷人的车队,
带风夹着草原特有的气味,
在我们的面孔上掠过,
我们仿佛被这松花江边的大草原,
迷住了,迷了心窍,迷住了你我他。

我们正在大自然給予的美景中前进,忽然,我们車队迎面开来几辆拖拉机,前方是大联合
农场一分场一队的所在地,只见前面一个小小平房村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北大荒''村庄。
我们归侨的车队,経过几次分道,几次停止,最后就剩下两辆解放牌汽车,我们临江站
的二十多人,分在最北的地方,我大约还记住他们的名子。
名单:1:郑学义。2:郑学伦。3:裴洪义。4:于永真。5:鞠连生。6:鞠卫国。
        7:袁可煥。8:董福仁,9;董福仁的父亲。10;周春紅。11:金連城。12;李英。
         13:付连山。14:付连江。15:张建伟。16;王永焕。17;郭大哥。……
还有没有报道的几位朝鲜归侨。
                                             24节

        大联合农场一分场二队,是我生活劳动十个多月的地方,一生难以忘怀,让我慢慢
回忆,那些生活和劳动的场景,时时出现在眼前,……………
一分场二队,是几年前建立的,全队三十多户人家,都是从山东高密县自由流动到这里
来的,大部分人家都姓王和姓王的亲戚。前两年扶余县城来了二十名下乡知识青年学生。
现在都回县城了,只剩下一对己結婚的知识青年,女的叫叶青,是队里会记,﹝注:管
队里,来往帳目。﹞男的叫苗树旺,是拖拉机手,他们住在,我们要住的原青年点的南
北大坑的北坑把头,用木板间隔出一间婚房,里外都用报紙糊的。是我们归侨最近的邻
居。听他俩说:原知青男女都在这个大平房里住着,晚上,女青年用被单一掛,就算分
为两大间,听说那些青年还很高兴,生活劳动也很愉快。
当我们归侨青年去的时候,队里在王队長领了两个姑娘,己把屋内打扫干淨,在南北大
坑上新铺草席,南北大坑有两个烧坑口,口内热坑火还在燃烧,掀开草席,用手模模大
坑,还廷热的,在墙上新贴的大块紅纸标语,一:热烈欢迎朝鮮华侨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
育。二:毛主席万岁,万万岁。三: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6 05:22 , Processed in 0.0459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