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48|回复: 17

〔杂谈〕1975年海城大地震印象

[复制链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3-11-26 09: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次吉林松原地震,使我想起了盘锦市曾遭遇的地震灾害。区域内曾发生过地震数十次,一般震级都在1.0~3.6级之间,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06秒的海城7.3级大地震涉及到盘锦,由于距震中较近,盘锦震感强烈,其中田庄台镇较为严重,地震烈度为8度,人员、财产损失较大。当时由于对震情众说纷纭,我处于“好奇”,曾与他人骑行自行车60多里去现场查看过,眼望大片的土坯房屋倒塌。那次海城大地震,由于有关部门提前向省里提出预报,使省政府能在9小时前向全省各地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临震预报。由于预告准确,使震区人口伤亡降到了最低点,盘锦境内死亡190人,伤339人。 
       地震是不可预见和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如1975年2月地震使盘锦地区发生地裂、地陷、地面喷沙冒水等现象,交通、水源、电源、通讯中断。在建筑方面损失也很大。主要表现在5个场社、144个生产队。房屋损坏达276万平方米,全部倒塌的有85万平方米,受灾最重的区域,震毁房屋达三分之二;在农田水利方面河堤损伤145.81公里,6000公顷农田被地下涌出的青砂覆盖;在交通方面。全地区有3座铁路桥,近百座桥被损坏;在工业方面有的企业结构、设备被破坏并被迫停产,而辽河油田更严重,使40多口油井被迫关井。
       那次地震灾情发生后,很快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到盘锦受灾最严重的田庄台镇慰问,并向灾区人民转达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给灾区发来慰问电。 
    回忆那次大地震大家都有胆战心惊的感觉。当日晚,我参加冬季教师培训班结业仪式后,晚上7时许刚刚到家坐在炕沿边上就发生了海城大地震。时住一间20多平方米土坯公房,地震时夫妻俩慌忙跑出门外,由于大地摇晃站立不稳,我双手栧住凉衣服用的铁线,看到天空一道道闪光,深感大地在摇晃,还有噼里啪啦从房顶上掉东西的响声。地震发生以后,地面上有不少地震发生时从地下喷出带水的沙土堆,并时而喷发,不时还伴有一声类似爆炸的巨响。午夜12时许我即刻赶回东方红华侨村看望父母及家人,全村一片漆黑,家里空无一人。经打听,地震发生以后全家和乡亲们在大队干部的动员下都到村前生产队场院稻草堆里躲避余震去了。当我感到场院时,我眼前最感动的一幕是,母亲怀抱着我的女儿跪在稻草堆里,用自己的身体为孙女保暖,直到天亮才回家。
       那次大地震是预报最成功的一次,但给人们留给了深刻的印象。灾情发生以后,各个单位轮流昼夜值班,各个农场都设立了简易的地震预报站,有专人值守,随时监测、观察震情,并向上级部门汇报。为了防震各家都搭建临时简易房避险。由于是冬春季节,预防地震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困难,都以抗震救灾为中心工作任务。震情解除以后,各个单位进行讲评,每个机关工作人员都要向组织汇报自己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对一些临阵逃脱的干部进行严厉处罚,表现好的进行奖励。
       地震虽然不可预见、不可抗拒,但向人们普及防震常识,落实必要的抗震救灾措施非常重要。目前已进入隆冬季节,松原地震时至今日已14日,愿早日解除震情,使人们安居乐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4053

回帖

899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94
QQ
发表于 2013-11-26 10: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地震无论发生在什么地方都会带耒极大灾害。老弟描述地震经历触目惊心,最使人感动的是奶奶跪在稻草堆里,用自已的身体为孙女保暖直到天亮。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无私付出!
愿松原地区早日解除震情,恢复一切正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9

主题

345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64
发表于 2013-11-26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松原地震中心区是叫查干花的小镇,离松原市近一百来里。据分散出来的人说,由于震
源浅,地裂大口子,口子下面直往地面冒热水。现在震区的百姓基本疏散没了。为了安
全期间,我也将在后天(27日)去长春乘机去海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发表于 2013-11-26 11: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有关七五年海城资料。当时,我在沈阳机床厂独身宿舍正要准备上晚班,当我走出大门,
不到五分钟,那次地震就发生了~~~~~~~~卫国。
以下全是下载有关资料:

覆盖海城全境,附近有100多万人。当时海城农村原有房屋57万间,地震破坏48.2万间,占原有房屋面积84.6%。主要波及鞍山、辽阳、营口三大城市,人口834万,城市人口占20%,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大连、锦州、黑龙江、安徽、陕西,甚至日本也有感应,方圆达2000余公里。经过30年的发展,今天的海城已跃居全国百强县行列,全市人口达120万。
  30年前,在国家和省发出“辽南地区有地震”的预报之后,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成功发出震前预报。海城大地震,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准确预报的大地震。2月4日,是海城大地震30周年的纪念日。但30年前的那场“地动山摇”仍留给了海城人难以磨灭的记忆。国际地震界专家现场观测认为:1975年海城大地震的发生,摧毁了当时海城90%的建筑,如果这次地震没有被准确预报,群众未能从住处尽快撤出,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至少在10万人以上,而实际死亡人数只有1000多人。
  土仪器 测出大灾难
  “7.3级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多亏了海城地震观测站临震前6个小时的准确观测。”今年61岁的姜成田当时在该地震观测站做技术观测。据介绍,1969年渤海地区发生地震后,华北地区又发生强震,国家地震局加强了东北南部的测报。因此1972年10月,海城建立了地震观测站,1973年1月1日正式投入观测。当时,地震观测站在海城县东部郊区的玉皇山脚下,4间瓦房,全站6人,其中包括5个临时工,最大的25岁,最小的才16岁。据说,测量海城大地震的仪器设备极其简陋,只有一台六四型烟熏式地震仪,一台水氡分析仪,还有四种自己安装的测震设备。
  当时,好学的姜成田还记下笔记:1975年1月8日晚,天阴沉沉,对面不见人,而且还有硫磺味……1975年1月15日,海城首次出现小震活动。2月1日至2月4日,先后发生20余次小震,地震观测站的土地电(用来观测岩石电阻率变化的仪器)可记录实跳信号,经观测,2月3日晚和2月4日一早分别发生4.3级和4.7级的有感地震。人们从梦中惊醒,个别百姓家倒了烟囱、房掉瓦。县地震办也在当天接到群众反映,有黄鼠狼搬家、大牲畜跳圈逃跑、老鼠发呆不怕人及井水上涨、变味、有响声等现象。这期间,省、鞍山地震办的领导电话不断。5个观测员一眼不眨地守着土仪器。2月4日下午2时,土地电终于出现6次大幅实跳信号,自制的地倾斜仪向东南方向报警,经大家共同研究“大地震在海城东南”,并以书面形式向县里报告:在海城东部今晚6时后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时间紧迫,地震观测站决定立即向东南14个重点公社发通知,做好预防。由观测员王力华骑车到县里送书面报告。在送报告途中,王力华也把地震的预警消息传给路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晚7时36分,突然一道蓝光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闷雷般的响声从天而降,地光在空中闪过,红色火球从地面升起,房屋随之倒塌……那“地动山摇”的时刻也成为了挥之不去的印记。
  成功预测 挽救10万生命
  7.3级大地震可以说是一次灭顶之灾,但因为预测准确,把更多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据如今已搬迁到王石镇的海城地震观测站的负责人介绍,当时极震区的海城牌楼镇丁家沟生产大队,由于震前发动群众住进了防震棚,在全队700多间民房倒塌了550间的情况下,878人无一伤亡。位于极震区的英落公社,也因为震前及时疏散了群众,全社35786人,只有44人遇难。
  据姜成田回忆,为了详细记录观测到的宝贵数据,地震来临前,所有工作人员每人管一摊,管电话、看土地电、看地倾斜仪……震后,工作人员仍在没水没电的情况下,坚持观测了7天7夜,收集了上百次余震现象,为灾后清除障碍物争取时间,并为火车通过提供了安全保障。
  据权威数字证明:由于这次无数个精确微观监测数据、无数条宏观信息收集及时地预报,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海城地震全区人员伤亡约1.8万人,其中重伤4292人,轻伤12688人,死亡1085人。在省地震办的指导下,海城地震观测站震前6小时预报挽救10万人的生命和40亿元经济损失,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海城地震作为“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报的强烈地震”载入史册,成为世界重大科技成就。
  亲历者细说大地震
  如今海城40岁左右的居民,一提起那场大地震都记忆犹新。据当时在海城县里工作的刘世海大爷讲,由于国家和省做了中短期预测,那时街里很多大喇叭都在讲有大地震,不要呆在家里,县里的电影院也不放电影了,有时还用放露天电影的形式阻止大家进屋。原定在现海城宾馆召开的一个大型会议,也在当天晚上6时接到紧急通知开始撤离,结果1个多小时后发生的大地震造成宾馆的几个地方坍塌,但伤亡的只是部分没有离开的住宿者。
  当时正在马风镇二道大队做干事的王玲回忆,当年的2月4日正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中国传统的“小年”。当天下午5时多,镇里人正在为第二天在学校搞聚餐做准备,后来接到通知说“晚上有大地震”,要求他们马上下村到户通知离开屋子。王玲立即往家返,并挨家挨户通知,来到一户妇女家时,她家里还有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王玲刚说完要地震了,快跑,大地便开始颤动,屋外闪光不断,随之而来的是房子摇晃、尘土下落。两人顾不得说啥,各抱一个孩子往外跑,可腿根本不听使唤,好不容易从屋里出来了,一侧的山墙便倒了。
  今年37岁的小缑告诉记者,地震后有传言说海城要塌陷,变大海了,父母就用木轮车推着他和弟弟随着人群往鞍山逃,走了近一夜。到鞍山后县里的干部说,海城没事儿了,他们被送了回来。地震后的几天,各地群众开始自救,自搭简易棚,相互协助,随后解放军的救援队也开了上来……
  军民情 感天动地
  30年前的2月4日,留在人们脑海中的不仅仅是灾难,还有真情。
  海城大地震后,中央军委曾授予海城驻军某部侦察连“抗震救灾爱民模范连”荣誉称号。记者历尽周折找到了当时该连连长陶连平。据今年62岁的陶连平老人回忆,当晚7时50分他们接到抢险命令,仅用两分钟便跑到现场。现在的海城宾馆是当时全县遭灾最重的建筑物,主楼墙壁倒塌,大楼正中三四层连接处塌成一个大洞,东西副楼全部塌陷,楼里不时传出呼救声。“战斗”很快开始。接文公社的王海学被压在碎砖、水泥板下。战士胡良友爬进30多度坡的洞里,抱起了压在王海学身上的水泥块,余震来了之后,胡良友为了不让王海学受伤,他用下颌和两手把水泥固定胸前,又经过3个多小时抢救,王海学脱险了。
  整整5个昼夜,战士们在楼房里挖洞24个,长达260米,救出18名幸存者。到2月9日上午11时左右,一名战士在一块水泥板下发现了最后一位幸存者,40分钟后,这个人也被成功营救出来了。据陶连平介绍,在那次抢险任务中,全连3人立一等功,6人立二等功,14人立三等功,并有一个班立集体一等功,两个班立集体三等功。
海城地震纪念碑。

原技术观测员姜成田拿出自己的“地震日记”。

观测员乔昌满:这个土仪器可是预测海城大地震的“功臣”。

震毁的乡公社。(资料图片)

当时海城受损最严重的建筑物———县招待所。

盘锦大桥受到波及而坍塌。(资料图片)

营口中板厂屋顶被震塌。(资料图片)

地块拱起。图片除标注外为记者 邵军摄(记者 邵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1: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王永焕) 的帖子

地震灾情弄的群众生活不得安宁,您与家人辛苦了!祝您和家人海南行一路顺风、安好!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1: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陈淑美) 的帖子

是啊,长辈们的亲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吉林寒冬以至,也祝松原震区平安无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1: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鞠保福) 的帖子

谢谢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当年海城大地震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3046

回帖

700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02
发表于 2013-11-26 12: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王永焕) 的帖子


         永焕老同学飞往海南的决定英明。预祝你及全家一路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9

主题

345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64
发表于 2013-11-26 12: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梁森培) 的帖子

谢谢您的关心,在此还要度过两个不眠之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3046

回帖

700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02
发表于 2013-11-26 12: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森培学弟的回忆,使我提高了警惕性,地震真可怕,决不能放松警惕。谢谢。 [s:142]  [s: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9-2 00:01 , Processed in 0.04637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