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96|回复: 6

侨务情怀

[复制链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1-12-6 11: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又下雪了,是入冬以来第三场雪,清晨漫步于雪中,感到空气特别新鲜,雪花飘飘,往事悠悠恍如梦,闲暇之余,又回想起八九十年代从事侨务工作的一段经历。1986-1994年间,我有幸从事近十年的侨务工作,历经了盘锦市侨务事业发展的历程,许多往事难以忘怀。
       六七十年代是朝鲜华侨归国定居的高峰期,盘锦市是我国安置朝鲜归侨比较集中的重点地区,除了吉林省扶余县就是辽宁省的盘锦市。建市前1973年6月统计:盘锦地区大洼、盘山两区共有不同时期回国的归侨290户、1270人。 1984年6月5日盘锦建市,1985年3月统计:全市共有归侨1299人、侨眷702人,归侨中朝鲜归侨1292人,占总人数的99.5%。截至1989年3月,全市有归侨578户、1483人,侨眷429户、702人。归侨人数在全省位居第三位,是辽宁省重点侨乡。
       盘锦市朝鲜归侨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六十年代越境回国的,按照中央确定的以“农业安置为主”的原则,1966-1969年间,先后有1280人被安置到盘锦地区,其中:1966年192户、1001人;1967年30户、198人;1968年79人;1969年2人,主要分布在大洼、新兴、清水、新立、坝墙子5个国营农场。1966年2月盘锦地区大洼农场成立东方红大队,安置由丹东华侨接待站分配到盘锦定居的朝鲜华侨,同年8月28日、10月28日和1967年5月9日,先后三批共接受安置朝鲜归侨200多户、500多口人,成立3个生产队,垦荒耕种稻田900多亩。后期又陆续安置来盘锦定居朝鲜华侨30多户,分别被安置到大洼农场的姚家、九号、王家3个大队,单独成立华侨生产队,队长均由归侨担任。二是七八十年代持护照回国定居的,基本上被安置到城镇,1979-1985年间,全市共安置朝鲜归侨113户、293口人。
       朝鲜华侨在国外从事各行各业,回国后由于受文化大革命 “极左”思潮的影响,被“一鞭子赶”安置到盘锦,没有考虑其个人的职业因素,全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此,1967年开始许多归侨多次赴省和进京上访,要求解决工作安置不合理等问题。1968年,根据中侨委指示精神,对归侨中的技术工人、教师、医生等亦作了第二次调整性安置,使回国后被安置到农村在国外有正当职业的50多名朝鲜归侨被调整安置到盘锦地区的盘山、大洼、田庄台镇和所在农场的企事业单位工作。
       建市前,我曾从事多年基层侨务工作,多次接待上级侨务部门领导检查指导侨务工作,深入到归侨家中问寒问暖体察侨情,帮助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对广大归侨、侨眷的重视和厚爱。1982年3月,按照国务院侨办和省市侨办关于处置华侨房的指示精神,鉴于王家农场华侨房建筑质量差,年久失修的实际情况,将王家、姚家、旭东、东方红4个大队292间、7008平方米华侨房全部出售,售房价格为归侨住户5-7元/1平方米。售房收入由农场统筹全部用于解决归侨房屋修缮和住房困难。鉴于部分归侨、侨眷生活贫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侨务扶贫工作,对重点贫困户进行救助,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尽早摆脱困境。
       七八十年代,各级党和政府重视和加强侨务工作,还特别强调在各级侨务机构中要有一定的归侨侨眷干部比例,旨在加深感情,进一步增强做好侨务工作的责任心,更好的为侨服务。在盘锦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下,1984年9月组建市侨办, 1987年4月市侨办列入盘锦市政府序列,市县(区)两级侨务机构基本健全,有人员编制和专项经费,为做好全市侨务工作奠定了基础。市县(区)侨办,按照中央和省市政府关于加强侨务工作的重要指示,从盘锦侨情实际出发,坚持为侨服务的宗旨,积极开展各项侨务工作,全市侨务工作有声有色,为盘锦市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健全侨务机构,县(区)均成立了侨办,为做好侨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侨务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党的侨务政策,提高侨务工作的知名度,使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侨务事业的发展。三是出台了《转发〈辽侨会字(1983)23号关于适当照顾解决归侨侨眷住房困难及子女升学就业等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盘侨发〔1986〕9号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性文件,平反和纠正冤假错案,落实党的侨务安置等项政策。1978-1986年11月止,全市共平反冤家错案61件,清理归侨档案330人(件),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93人。四是开展侨务扶贫帮困工作,1986-1990年底,全市共扶持91户,其中87户脱贫,脱贫率达到95%以上。各级侨办注重解决归侨、侨眷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如解决子女就业、救济贫困户、乡进城、农专非等,办了许多实事。盘锦市1985-1986年连续两年遭受水灾,全市共有178 户、734人归侨侨眷受灾,倒塌半倒塌房屋 144间,绝产半绝产责任田2330亩,减收粮食63万斤,水灾给归侨、侨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6 万元。为了救灾和扶持贫困归侨、侨眷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在国务院侨办和省侨办、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市共发放救灾款46万元,为受灾归侨新建住房420间、6404平方米,下拨生产补助费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26万元,下拨木材指标1429立方米,解决钢材22吨、水泥215吨、民用玻璃67箱、饲料8600公斤,以上举措加快了受灾归侨、侨眷灾后恢复重建步伐。五是贯彻实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加大依法治侨力度,查处了省人大代表大洼县归侨丁原孟,市运输公司归侨职工王永久被无故殴打,双台子区归侨杨登花、宋文利房屋动迁合理补偿等重点侵权案件,维护归侨、侨眷的正当合法权益。六是1989年5月至8月,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在全市开展了侨情大普查工作,经普查:全市共有侨务工作对象946户、3334 人,其中归侨683户、1150人;侨眷1599 人;其他侨务工作对象 585人,摸清了全市侨情的底数,基本上掌握了全市侨务工作对象的情况,为做好盘锦市侨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八十年代是盘锦市侨务工作的鼎盛时期,侨务工作有为、有位,归侨安置、侨务扶贫、兴办侨属企业工作等受到上级侨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工作经验在全国各地侨务部门推广,同时,也受到全市广大归侨、侨眷的好评和赞誉,大家视各级侨办为“家”。
       1994年12月,在盘锦市第一次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中,按照辽宁省政府侨务和外事机构设置模式,市政府侨务办公室与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合并,成立“盘锦市外事侨务办公室”, 1996年1月,市委、市政府批准《盘锦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机构改革“三定”工作方案》,按照办领导工作安排,我不再从事侨务工作,改为做旅游工作,在旅游工作岗位上工作12年直止退休。
       目前,旅居朝鲜的华侨大多都选择回国定居,只有少数人留下,当地的华侨人数在急剧减少,朝鲜华侨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盘锦市父辈一代老朝鲜归侨大多已经逝去,第二代归侨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第三代归侨已崛起并融入当地社会。近年来,由于国内归侨安置政策的调整,安置来盘锦的朝鲜归侨寥寥无几。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归侨安享晚年,人数逐年减少并将退出历史舞台。四十多年来,盘锦市朝鲜归侨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来到辽宁的“南大荒”垦荒造田,开发建设盘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许多往事将载入史册。
       可能由于自身的原故,几十年来,热衷于侨务事业的发展,并给予很大期望。我深信,盘锦市的侨务工作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经济转型、“向海发展”的大潮中,立足盘锦侨情,找准侨务工作的定位点,不断创新,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充分调动全市广大归侨、侨眷的积极因素,为盘锦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2321

回帖

522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221
发表于 2011-12-6 21: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森堷同学:看了您的"侨务情怀",我们不但是校友还是同事。从您对过去工作的记忆和对侨务政策的熟悉成度,可以想见您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侨务干部。
  我退休后一直有一个遗憾。盘锦安排朝鲜归侨较多,是辽宁省的侨乡,我一直想去看看大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成行,对此我深感遗憾,也借此机会向广大朝鲜归侨和同学校友道个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22: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主席您好!
       盘锦市是辽宁省安置朝鲜归侨比较集中的重点地区,六至七八十年代以安置和落实侨务政策为主,八十年代人数为最多,工作对象基本上以朝鲜归侨为主。目前,随着国内侨务工作中心的转移,盘锦市侨情基本稳定,归侨居住有代表性的单位是:大洼县王家农场“东方红华侨村”,近年来各级党和政府对“华侨村”建设都比较重视,投入较多,变化也挺大。
       欢迎您到盘锦市视察侨务工作!致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774

回帖

6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
发表于 2011-12-7 09: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培森校友:自1982年归国,知道2002年退休,我一直居住在辽宁,而且在和盘锦邻近的辽阳。看到你的“侨务情怀”,很亲切,感谢你对侨务工作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1: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霖龄学兄:
       谢谢您!2008年我在网上浏览朝鲜华侨的一些资料时就知道您在辽阳,但不知道是您。培兰大姐和我姨是一个班的同学,在学校时我就有印象。1994年之前,辽宁省各级政府单独设立侨务机构,工作开展的挺活跃,机构合并之后凸显不出侨务工作的位置,是个损失。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774

回帖

6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
发表于 2011-12-7 16: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注意“直到2002年退休”误作“知道”,请见谅。
不知你姨是哪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21: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大哥您好!我姨是丁立珍,与培兰大姐是同班同学,现住延吉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6 03:48 , Processed in 0.0399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