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奇小子 内容简介 本书纯属虚构。全书共计六十一个章回,19万多字。本书分为上下集,本集为上集,约九万五千多子。本书借用了山东省的一些地名,有的地名真实,有的地名也属虚造;除此之外,我为了虚构故事,本书里有些历史上的史实也是经不起推敲的,请读者谅解。
故事是围绕一个名字叫杜保华的孩子展开的,他出生在列强侵略我国及军阀割据混战的乱世年代,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革命的年代。
已投身入革命的父、母杜志远和孙梅芳,在大风雨的天气中,被军阀追杀着。在逃亡转移的路途上,杜保华艰难地出生了,出生在一个不挡风雨的瓜棚里。出生后,父母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非常揪心地、毅然决然地把孩子送给了一位战友。
保华到了新家,在这家爷爷、奶奶和义父、义母等人的呵护教养下,培养成一个思想端正,勤奋好学,性格刚毅,机智灵活的一个少年,他还在王大义、李斌、刘和福等,这些正直的、有才艺的师傅们的教授下,把保华培养成了一个多才多艺、有作为的少年。
保华的少年时节,遇上了一次大旱之年,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保华运用了他的才智,作出了大人们都很难做出的一些善举,拯救了好些处于饿死边缘的一些人家,使这些人家,得以渡过了这个灾荒的难关。
后来保华随着义父投身于革命,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为一个勇敢、机智的革命干部,做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业绩。
本书通过对保华的塑造,重点说明;一个年轻人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才能进步成长。还重点说明,只有理想,还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必须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才艺,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为百姓做出一些善事,才能为国家做出大的贡献的。
本书故事的情节,离奇有趣儿,妙趣横生,是人们闲暇之余消遣的好书,也是给青少年讲故事,教育青少年的好素材。看了本书,心情舒畅愉快;本书是以胜利和喜悦故事为主体的小说,悲剧内容在本书内是很少涉及的。
作者:容春 2007年5月 目 录
内容简介……………………………………………..(首页)
第一章……………………………………………………(1)
第二章……………………………………………………(3)
第三章……………………………………………………(6)
第四章……………………………………………………(8)
第五章…………………………………………………..(11)
第六章…………………………………………………..(13)
第七章…………………………………………………..(16)
第八章…………………………………………………..(18)
第九章…………………………………………………..(20)
第十章…………………………………………………..(23)
第十一章………………………………………………..(25)
第十二章………………………………………………..(28)
第十三章………………………………………………..(30)
第十四章………………………………………………..(32)
第十五章………………………………………………..(35)
第十六章………………………………………………..(37)
第十七章………………………………………………..(39)
第十八章………………………………………………..(42)
第十九章………………………………………………..(44)
第二十章………………………………………………..(47)
第二十一章……………………………………………..(49)
第二十二章……………………………………………..(52)
第二十三章……………………………………………..(54)
第二十四章……………………………………………..(57)
第二十五章……………………………………………..(59)
第二十六章……………………………………………..(61)
第二十七章……………………………………………..(64)
第二十八掌……………………………………………….(66)
第二十九章……………………………………………….(69)
第三十章………………………………………………….(71)
(继续请看下集 )
第一章
在外国势力入侵和军阀混战的年代,济南市区的一天傍晚,天空阴云密布,远处闪烁着雷击的弧光,忽闪忽闪的;隆隆的雷声也传了过来,大风也一阵紧似一阵地颳了起来,暴风雨就要来临了。乌鸦等鸟类也鸣叫着,匆忙地飞回巢穴。村子里的农户,也急急忙忙地收拾着凉晒着的东西。
这时,从济南通往农村的土路上,有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头戴毡笠,上身穿着白布衫,下身穿着一条黑布裤子,脚下穿着自家做的黑布鞋,外观上给人一种很有知识的农村青年。
他叫杜志远,是离济南五十里外的杜家庄人。他是一个革命党人,因组织起义的机密暴露,领导机构遭到破坏,几位领导人遭到了杀害,杜志远等几人也被列入了被追捕的名单之列。杜志远得到卧底的报警,就立刻通知了另外几个人,马上转移逃走了。
杜志远的暴露,是因为他所住的村子里,有一个名叫王怀仁的恶霸地主,外号“王坏人”,是他向驻济南的军阀进行的举报,说杜志远夫妇都是革命党人,是和起义的组织者同一伙人。军阀团长接到举报后,立即命令部下进行秘密地逮人抄家。在他们下令前,杜志远得到了自己人的报警。危机当头,他一刻也没有耽误,已经立即转移了。
杜志远走在路上,心里也焦躁不安,他妻子孙梅芳怀着孕就要分娩,产期也就是这两天。逃向哪里去呢?而且又碰上这样的坏天气,真是“屋漏又遇连阴雨”,不幸之中又加不幸了。
杜志远一面走着一面琢磨着,想了几个来回。想起离自家约三十里外的孙家庄,有一个姨娘和表弟住在那里。表弟叫孙宏仁,家里也很穷,地处偏僻,不引人注意,现在只有到他那里暂时躲避了。使志远感到为难的,就是这个要分娩的妻子,逃亡的路上妻子怎么办?杜志远考虑了一会想到,只有求他的同村好友李大海了。他这人乐于助人,善于交友,门路宽,是个会办事的人。
杜志远先到了李大海家,把情况说清,然后请大海借个马车,并请大海媳妇一同随行,以便照顾孕身的妻子,防止路上发生意外。
太阳已经落山,瓢泼似的大雨哗哗地下起来,马车上拉着孕妇和大海媳妇,杜志远坐在车尾,大海坐在车辕上驾车。孕妇躺在被子里,被子上面盖着油布和几块麻袋片;大海媳妇打着一把雨伞。车一路颠簸着奔跑在大雨中;孕妇听说要被抄家抓人,心里害怕紧张,加上马车又极颠簸,受到冷冷的雨水一激,小腹便开始疼痛起来。疼痛一阵大过一阵,逐渐加剧,开始还能忍住,后来忍耐不住就大声哼哼起来,眼看着分娩在即。大海媳妇向梅芳问道;“还能不能坚持一会?”梅芳急忙答到;“不能等了。”大海媳妇向大海问到;“附近有没有避雨的地方?”大海说:“五里外才有人家。”这时,志远指着路边的地里大声说:“那里有一个瓜棚。”这瓜棚离马路约五十米,可以暂作避雨之用,以方便产妇生产。志远背起梅芳,大海夫妇抱着被褥等东西,一起奔向瓜棚。
瓜棚由茅草搭成,四周无遮栏,棚顶到处漏雨。靠中间有一张床大小的地方,铺着草垫,就这块地方的棚顶上不漏雨,可能这块地方是看瓜人躺着休息的地方,这时风也小了,大家顿感欣慰,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大家急忙铺好被褥让孕妇躺进被子里,临产在即,大海媳妇向男人们喊道;”背过身去!”自己就准备接生了。大海媳妇给别人接过生,有一定的经验。
梅芳用牙咬住被角,狠命地用着劲,疼得她满脸大汗,大海媳妇用手臂挤压着她的腹部;她让梅芳停一下,缓口气,汇集一下气力,方可集中用劲。等她用劲的时候,大海媳妇才能配合行动。幸运的是这次接生很顺利,不一会,一个小生命就哇哇哭着落地了,大海媳妇高喊着:,“是个小子,是小子!”一面又麻利地收拾完脐带后,把这新生娃立刻裹包起来。
小孩还在响亮地哭着。怕孩子冻着,志远把孩子接过去,绑捆在自己的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着刚出生的儿子,也防着风吹雨淋。志远高兴地告诉大家,我给孩子起了名,就他叫“杜保华”!
瓜棚里根本不能长待,大海说五里外有一户人家,这家主人叫王永福。王大爷现年五十岁左右,儿子闯关东去了,家里没别人,只老俩口,大爷大娘老实厚道,咱们可去那里暂作休息,等雨停后再作打算
半夜里叫开王大爷家的门,老夫妇点上灯开门迎接客人,热情地把他们让进屋里,王大爷的家就两间屋子,一个厨房和一个寝室。
进到屋里,大海向老人讲:“梅芳是在路上刚生完孩子的产妇!”老大娘一听就让男人都到外屋去,她把自己的干衣服拿出来,给梅芳换上,然后再把梅芳扶进她自己睡觉的被子里,把被子给梅芳盖好,把孩子也接过来放在梅芳的被窝里。大海.志远在外屋,也把外衣脱下捺干晾烤。
大娘把人们又让进屋里。她又到外屋点火烧水,把家里仅有的八个鸡蛋煮了六个,另两个用开水沏了蛋花,又放上两勺蜂蜜,先让梅芳喝下去,又煮了一碗姜水让梅芳又喝了下去。煮熟的鸡蛋,趁热也逼着梅芳吃掉。这样,梅芳才觉得暖和过来,肚子也不那么空了,身体也不再颤抖了。这时,梅芳感到极度困乏,终于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大海媳妇也耐不住疲困,也躺在梅芳旁边睡了。三个男人只能坐着唠磕,商量着下一步的打算。
外面的雨,大一阵小一阵地继续下着,十月初的天气,已深深地感到秋冷的味道了。这种情况下,就是天亮后,也不允许产妇冒雨走道了;志远因这儿离自己家太近, 怕被军阀闻到味儿,搜查过来,所以,他必须立即走,孩子也必须带走,可是自己妻子怎么办呢?整个看来,难题太大了。王大娘知道了这个情况后,毅然决然地说:“你们能来到我家,咱们就算有缘,我就认梅芳做我的干女儿了,她的一切我都管了,志远你走吧,等你把事情都打理好了以后,再来领她就是了,孩子你领走,搁在这儿反而不安全,不管事情大小,就这样定了。”
天亮后,志远怀揣着小儿上路了,上路前梅芳嘱咐了又嘱咐:“路上要经常换尿布;给孩子盖好小被子,不能让小被子堵着孩子的嘴;小孩一哭就给他弄点米汤吃,”等等。王大娘事先弄了点米汤又添加上蜂蜜,给孩子喂了下去,又给孩子换了尿布。志远把包袱也揹在背上。包袱里有梅芳准备好的,小孩用的小衣服.小棉被.尿布等,还有一个志远小时候戴的,刻着杜志远名字的小银锁。志远向大家鞠躬,一一重托后告别了大家。大海两口子也坐着马车回去了,梅芳就留在了王大爷的家里了,梅芳以后的事在这里就暂不赘述了。
单说志远直奔表弟孙宏仁家,到了姨娘家,姨娘和表弟都热情接待,知道情况后,姨娘说:“你们不要再到别处去了,就在我家住吧!过两天等天好了,再把媳妇接过来。孩子吃的也不用愁,正好自家还养了一只奶羊,挤奶给小孩吃就行了。”问题也就算解决了。
三天后,一个在地主家作长工的人,是孙宏仁要好的哥们,他告诉说:他的主人周二赖子,是杜家庄王坏人的小舅子,他刚从“王坏人”那儿回来,知道了要抓志远的事,他也认识志远,不知怎么让他发现了志远在孙宏仁家,他欣喜若狂,认为可以立大功了,他要去济南领人来抓志远。
看来,这地方也不能待了,必须赶快离开。志远自己还有重要的事情去做,不能耽搁,经过周密考虑,志远决定,孩子不能放在这里,孩子必须送人,时间长了有危险。志远急忙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妻子,告诉她不能去接她的理由,让她保重自己,自己照顾自己,并且向干爹干娘致以深深地歉意和感谢。另一封信是写给住在临沂县的同学好友赵仁德的。志远告诉他说:“仁德兄,我现时不能去您那里,我的表弟可要去您那儿,他会把我的儿子送给您,孩子原名杜保华,于1911年10月5日出生,到您那儿后,孩子就送给您做儿子了,让孩子改名叫赵保华吧。具体情况表弟去了后再行细说。”
志远把信交给表弟,让他把信和孩子都要安全送到。交待完之后,拜别姨娘,就亡命天涯去了。保华的命运今后将会怎样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