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00|回复: 5

心中的歌---《撷爽黔中行  最炫民族风》(七)

[复制链接]

189

主题

1453

回帖

8313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8313
发表于 2020-1-6 12: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中的歌系列之十三】
          撷爽黔中行  最炫民族风
       ——漫步在西南莽原上的日日夜夜
                              萧 辉 政
                  六、悲怆云峰屯堡·古韵浴青岩
        【8月8日(周三):第六天】云峰屯堡:20℃--29℃阴转中雨
       上午9时许离开兴义富康国际酒店、作别黔西南州府,掉头向北往安顺方向,全程221公里。最终目的地贵阳,总行程325公里。
       探索神奇多彩贵州,不啻景区的山川美景,途中的绿树红花也让人心旷神怡。山川如斯,贵州的人文历史亦会令你顿感历史的凝重与多彩。此行是为寻觅迷失的安顺云峰屯堡、追逐600年前的军屯文化,亲临大汉民族的遗留部落、领略美丽山水间蕴藏的大明遗风,走近遥远的洪荒年代、体会几被遗忘的屯堡文明。
       贵州安顺聚居着一支特立独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至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演绎着一幕幕远离现代文明的明朝历史“活化石”,活着的历史文牍。
       云峰屯堡文化风景区位于安顺市区以南18公里处的秀水区七眼桥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明初文化村落群——‘屯堡’”被列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云山屯、本寨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在方圆11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由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等八个村寨组成的屯堡,曾是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域。八个村寨分布有序,疏密得当,既可各自为战又能彼此为援,堪称军事防御体系的杰作。每个寨子都建有寨墙、碉楼,石头外墙包裹着江南民居风格的四合院鳞次栉比,巷巷相通、户户相连,既宜人居又利巷战,被誉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后堡垒”。
       纵观历史,安顺屯堡文化相传于明代朱元璋大军调北征南和随后的调北填南。明朝军队征服南方后,为巩固统治,命令大军于安顺一带屯军屯田,经过600年的传承、在亦兵亦民的过程中繁衍生息,不断吸收当地的先进生产方式,恪守各自世代相承的文化生活习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如今称之为"屯堡文化"的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既执着地保留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于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屯堡人的语言经过数百年变迁并未被周围的语言所同化;屯堡妇女的装束依旧沿袭了明、清江南汉族服饰的特征;屯堡食品具有易于长久储存和收藏、又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征;屯堡人的宗教信仰与中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屯堡人的花灯曲调还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屯堡人的地戏原始粗犷,对战争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誉为“戏剧活化石”;……虽历经演变然无从改变内涵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刚正不阿的“唯一性”色彩,不可再生。
       首先到达云峰屯堡接待中心,遂安排介绍一位解说员——蓝色宽衣大袖,衣长及膝,领口、袖口、前襟边缘皆镶有流苏花纹,腰间还系有织锦丝带,眉清目秀、打扮“奇异”的女子(至少在游人眼中如此)——导游,她即是生活和成长在这里的“屯堡人”。
       到得“云峰屯堡文化博物馆”,参观了室外、室内展区,地戏石雕艺术、屯堡文化墙。室内展区展示“调北征南”、“定居黔中”、“江淮余韵”和“大明遗风”内容。博物馆以文物、油画、雕塑、图片、沙盘、实景再造等形式,浓缩600余年的屯堡历史,展现屯堡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及生动历程。
       走进云峰屯堡最具代表性的村寨之一“本寨”,一座座有着600年历史的石头民居依然保存完好。整个村寨就是一座石头城堡,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道、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                        
        “本寨”外观是“家自为塾,户自为堡,倘贼突犯,各执坚以御之”的战争建筑,林立的碉楼是标准的中世纪军事城堡,内部皆江南风格四合院,在石墙包裹下,浓浓的江淮余韵不绝如缕。由于屯堡人多数是从江淮一带迁徙而来的书香门第,因此他们的房屋既有江南四合院的特点,又有华东四合院之布局,能够强烈感受到浓浓的汉文化的魅力。如在大门门雕上一般都会雕刻精美的图案:“龙凤呈祥”表明大富大贵、“岁寒三友”表明学识渊博,院内天井的对角一边是鲤鱼的地漏,一边是龙门的地漏,喻意“鲤鱼跃龙门”;把房顶的瓦片摆放成鱼鳞状,又是“人丁兴旺”的含义。景观有垂花门楼、双狮院落、青龙寺、金家大院、月亮井、银匠世家、古碉楼、鸦片口等。
       而“云山屯”则浓缩了贵州600年的风云变化,该屯依山而建,周遭是寨墙,易守难攻。古驿道穿屯而过,鼎盛时住户逾千。屯内遗存的古民居、街巷、寺庙、戏楼,无不展示着它曾经有过的辉煌……从军屯到商屯,从繁华到衰落,百年不变的云山屯见证了安顺乃至贵州明、清、民国三个朝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寨前古树浓荫,两山夹峙,山势险峻,仅有一条盘山石阶可进入屯门。屯门两侧依据山岩地势砌成高6米、长10数里的石墙连接悬崖,并如长城般在两侧陡峭的高山上蜿蜒合围。各显要位置分布14个哨棚(碉堡)。一条东西向石头主街纵贯全村。数条弯曲的小巷巧妙地将各家各户串联起来,住宅、碉楼等大部分建筑依山势的起伏呈阶梯状分布于两侧山腰,整个村落布局、道路设施和院落结构绝妙地完成了三重封闭性防御体系。景观有:大屯门、明清一条街、古戏楼、财神庙、花碉、德生昌药铺、云山寺等。

                 
       据信,屯堡是旧制“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的产物,亦兵亦农的建制方便供给和调遣,屯田制有一石二鸟之功,既守卫边关又开疆拓土。屯堡不大,但是历史沉淀的东西太多,细细琢磨品味未化之域怎样从血雨腥风中走向文明教化,并形成独特的地域文明。寨门外供歇脚的木亭门口两边嵌有绿色字迹的木制对联,上书“槛前春色秦淮柳”、“阁外秋声黄山松”,可见屯堡人对江淮故土仍念念不忘。
        600年的屯堡,600年的故事,600年的沧桑。岁月悠悠,明清的中原文明早已成为现代的史书,时光倒流,600年前的江南风物在这里被定格。黔中屯堡人,以其遗存的古风和鲜明的特色为世人所惊叹、所震撼。世态炎凉,恍如隔世,面对屯堡,心内作痛。
       离开云峰屯堡奔向贵阳市南大门——青岩。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的花溪区青岩镇境内,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贵州图经新志》载“青崖在治城南五十里,贵州前卫屯田其下”,当地百姓因发音将屯堡“青崖”写为“青岩”。
       青岩古镇偕黔东南镇远、赤水丙安、锦屏隆里并称贵州四大古镇。青岩古镇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上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青岩古镇还是抗战期间浙江大学的西迁办学点之一。电影《寻枪》的拍摄更使其名闻遐迩。
       青岩古镇景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今年2月刚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青岩镇祠宇林立,明、清两代的九寺、八庙、八牌坊、五阁、三洞、二祠、一院、一宫、一府等组成了遍布全镇的古建筑群,与古道、石街、青瓦木屋交相辉映,显出古镇幽雅、古朴的氛围,构成了完美祥和的小镇风格。            
       古镇建筑依山就势,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南门定广门是四大城门中最为气势恢宏,历史上,这里曾是扼守贵阳南大门第一座门户。石瓦、石墙、石板路;石屋、石雕、石牌坊,还有不少树木、花草也深植于石缝中,攀爬于石墙之上。有一段砖瓦混建的围墙格外显眼,“天主堂”颇显寒酸的门闱立于其中,大门两侧的楹联书写着:“两大包罗统属一元开造化,群生普仰并无二帅可钦崇”,虽说古镇佛、道、基督、天主四教共存共融,但从略显霸气的楹联中足以显示天主堂乃基督正统的表白。
       从北门蜿蜒向南直到南门的古驿道,既是古镇的中轴线,也是古镇的主街,现为古镇最繁华的商业街。主街向西可抵达迎祥寺、慈云寺、万寿宫和天主堂等风格迥异的宗教建筑。
       与天主堂相去不远的一处私家大院,分成四五个区域为游客提供用膳,我们选在大树下的一张长条木桌,虽是露天,好在方才的淅沥小雨已停,风清气爽,舒娴得意,谈说间饭菜已上齐。这里酱焖肘子很便宜,司机师傅还特意买了些打包回去以供家人享用。吃罢晚餐已是灯火阑珊,灯笼高悬,当晚8点多才赶到贵阳。
       喜欢清静、古朴、原汁原味的古镇,喜欢蝉噪林静、虫飞蛙鸣的古镇,喜欢能仰望漫天星斗、放飞思绪的古镇,但愿一如既往守得住这份纯真,让弥漫于古镇的古风与日月同辉、争流长。
       下榻贵阳市·丽豪大饭店,入住808房间。贵阳市丽豪大饭店距兴义市325公里,距安顺市221公里,距云山屯堡80余公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1453

回帖

8313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83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适逢主席诞辰日,故将遵义会议篇先行发表,顾兹念兹。今将其前一篇延后发表,望涵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616

回帖

5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8
发表于 2020-1-9 20: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萧辉政) 的帖子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1453

回帖

8313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83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08: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卢顺志) 的帖子

      谢谢!温煦的冬日里收到惠贴感到由衷地高兴!感谢您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2321

回帖

522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221
发表于 2020-1-12 20: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主萧辉政老师的游记文章
  萧老师的的游记文章《撷爽黔中行,最炫民族风》,是对云贵高原上,600年前军屯文化古迹云峰屯堡的游记,是在讲述人文历史,讲述文化古迹,讲述奇峰异景,描写之细致,用词之丰满,令人叹为观止,受益良多,谢谢萧老师!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1453

回帖

8313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83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07: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郭麟恭) 的帖子

        感激您拨冗长读蹩文,荣幸之至!画龙点睛的评语,受之有愧!在诸多文学体裁中,钟情琅琅上口的散文和游记,虽屡试小技,然画虎难成,仅收获一点皮毛,望多多赏光!
       面对冰冷的石墙,我的心震颤了,历史可以是血与火的交融,更是冰冷和无声的堆积,从心底钦佩那些为繁衍六百年屯堡文化而默默奉献一生的人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5 20:09 , Processed in 0.0431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