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12|回复: 4

在朝鲜读书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7

主题

8

回帖

5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5
发表于 2022-1-14 18: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朝鲜平壤市第二中国人学校依偎在大城山脚下,是一个四合院。四合院中间是一个宽阔的操场,操场中间有一个花坛,花坛面全是花:那边是牡丹,这边是月季,中间是扶桑;牡丹花是白的,重瓣繁蕊;月季是黄的,层层叠叠,花坛栅栏爬满了袅袅婷婷的牵牛花,花坛姹紫嫣红的花坛簇拥着一棵高耸枫树。听老师讲,这棵枫树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飞机扔烧弹炸断了它的身躯,却炸不断它的根系;撕裂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枫树饱经战火洗礼,顽强伸展枝叶,充满活力和激情,给学校增添了些许诗情画意,阳光浸透着馥郁花香溢漫校园。
       学校东侧教室后面有一个巨大的防控洞,秋天储苹果,到了春天有汽车往外拉苹果,汽车一走一过,我闻到浓郁的苹果香味。
       中午,我们带着饭到山上吃饭。杂草遮掩的曲折小径铺满厚厚松针,松脂的辛辣气味飘逸,石缝挤出一股清澈甘甜的细泉、有时飞来三两只蜻蜓,点开泉心,荡开一层层细细的涟漪,水润石苔郁葱葱、绿茸茸。
       初秋是大城山最灿烂的季节,在严寒到来之前献出它们最好色泽和风姿,站在山顶俯视山下,学校被枫树银杏树掩映着,露出尖尖房脊,觑眼远远望去,氤氲逶迤的大城山如同一轴瑰丽的画卷在眼前慢慢地展开,千娇万媚的红叶如同一簇簇凝固的火焰,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我躺着平滑大青石上,头枕着胳膊仰望深邃的天空,一缕一缕白云像蚕丝一样从斑驳缝隙里一丝一丝地透出来,天空高远,白云悠悠。我感受着在碧波中荡漾,在云彩中徜徉的晕眩,我陶醉地闭上眼睛,被大自然的陶冶是何等奢侈呀。

                                                                               二

       1963年,我在这所学校读书。全校一到五个年级,约200学生,13名老师,其中三名朝鲜老师。校长是李淑英,她还担任音乐老师,王文田老师是班主任教语文,徐勇老师教算术。
       学校采用的是中国的教学大纲,教材由中国政府提供。教学用语用汉语,设置一门朝鲜语,每天只上一节朝鲜语课。朝鲜实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每年朝鲜政府免费发放夏秋两季学生服装。
       有很多人问我,你既然出生在朝鲜平壤市,咋不会说朝鲜语呢?平壤市华侨比较集中的地方,我所在的大城区华侨更多,平时我们几乎不和朝鲜人来往也不和他们玩。
       大城山区有一所朝鲜政府办的全日制小学至到高中学校,学校离我家直线距离五六百米。父母亲还是舍近求远,让我们到十公里外中国人学校读书,这是根植在父母亲血液中最原始最朴实的爱国情怀使然吧。
       我读二年级时,在金日成故居前戴红领巾加入少先队的情景,至今我还记忆犹新。1965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我们去万景台参加夏令营活动。
       此前,王文田老师就向我们介绍过,万景台是朝鲜的名胜,是朝鲜伟大领袖金日成诞生并度过童年时代的故居,它位于平壤市西南约20公里的大同江畔。这里群山环绕,到处是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峰顶上有一座古代烽火台,台下悬崖下是大同江,大同江水光山影,景色万千。
       这一天,同学们穿着统一的学生制服,戴着统一的白色圆形遮阳帽,很早就来到学校,学校操场上早已停了很多辆巴士。这时我发现刚从平壤市新闻专科学校毕业的,我表哥王振彦也被学校请来了,是专为我们照相的。我们分年级坐上了去往平壤市万景台大巴士,文艺委员林丹,带头唱起了我们刚学会的电影《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洪湖赤卫队》插曲“洪湖水浪打浪等歌曲。”王老师站在巴士前面,挥舞着有力手臂,边打着节拍边用他那浑厚的嗓音和着我们的歌声,这些歌曲都是李校长踏着脚踏琴教唱的。我们不但唱中国歌曲,还唱朝鲜歌曲,巴士里充满嘹亮欢快的歌声,是多么温馨惬意呀,不知不觉就到了万景台。
       下车后,王老师让我们排好队,强调了参观故居的组织纪律。金日成故居是一座普通低矮泥草房,高大的杨树、柏树、槐树掩映着泥草房;泥草房与绿树之间,是平展展的草坪,微风吹过柔软碧绿的小草,小草泛起微微的波浪。
       我们站在故居前,排着整齐队伍,举行了庄严的少先队入队仪式。高年级的大姐大哥们给我们戴上红领巾。瞬间,我心中泛起了庄严神圣的自豪感。我表哥王振彦给我们照了一张集体照,还让我站在故居门前给我照了一张我平生,也是我唯一张戴着红领巾敬着少先队礼的四寸黑白照片,可惜这张照片丢失了。
       接着我们又浏览了屹立在大通江畔的大同门。大同门是一座中国式的古建筑,门前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墨绿,气象苍古,赭红色的大门,飞檐翘脊的楼顶,分上下两层,巍峨动人,门楼上挂着一块巨大匾额,用汉字书写着“大同门”三个鎏金大字。
       听王老师讲,大同门原来是一座古建筑群,朝鲜战争期间遭到美国为首的联合军的飞机轰炸,把它夷为平地,现在只剩下孤零零的大同门。
       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到密山洞电影院,观看的还没有译成朝鲜语的中国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电影有《红日》《洪湖赤卫队》《女跳水队员》《沙漠追匪记》等,看完电影李校长马上教唱电影中的插曲。

                                                                               三

       中午,校园沉浸在慵懒的舒适之中,时间仿佛凝滞了,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发出匀称的呼吸,夏蝉嘶鸣声音隐去了,我正和同学们聚精会神看着小人书。突然从学校操场传来哭喊声和慌乱的脚步,霎时校园像炸开锅,跑步声,喘息声、喊声哭声一片,乱哄哄的,“马蜂蜇人啦......蜇人啦.......马蜂......”同学们从操场气喘吁吁慌乱地跑进教室,有学生躲到到桌子底下。还有的同学从后窗跳出去,在我愣怔一霎时,猝不及防,一只马蜂猛地在我脖子蜇刺了一下,我顿时感到脖子剧烈扎心痛疼,脖子马上红肿起来。李校长和老师张跑出教室张开双手撵着惊慌失措的学生,不断喊:“快进教室,关窗关门。”
       那天整个下午没有上课,很多学生都让马蜂蜇了,李校长和班主任老师端着放着青苔用盘子,一个班级一个班级查看被马蜂蜇刺情况,发现学生被马蜂被蜇时,她用镊子把毒刺轻轻从皮肤捏出来,然后从青苔挤出汁液涂抹在被马蜂蜇的红肿处。至今我还清楚记得,李校长用青苔汁液轻轻地往红肿处涂抹着,我感到一阵针扎心般疼痛,李校长右手轻轻抚摸着我头不断安慰,说:“不要紧......不痛了......马上就好啦。”接着她又用手背擦去我脸颊痛苦的眼泪,我感到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疼痛渐渐缓解了不少。
       傍晚,来了几位朝鲜人民军带着防护帽,把蜂巢清除了。

                                                                                 四

       1987年8月,省侨办为了提高朝鲜中国人学校华侨教师师资水平,委托扶余华侨农场对来自朝鲜13名华侨教师进行培训。那时我在扶余华侨农场中学任语文教师,我有幸担任此培训教学工作,我为他们讲了两个学期语文课。在13名教师中有我的班主任王文田老师,20多年过去了,王老师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师生邂逅,非常高兴。二十多年前我是他的学生,而现在我又是他的老师。角色转换,我有点不好意思。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你放开教。”王老师鼓励我,语气中有抑制不住欣慰和自豪。当其他进修老师听说我是王老师的学生时,都鼓起掌来并向王老师投去羡慕的眼光,王老师脸颊漾起了自豪和幸福的笑容。
       短暂两个学习结束了,13位教师又要返回朝鲜。我去送行时,王老师转身上车的一瞬间,我看见王老师浑浊的双眸中有泪光在闪,我心头忽有一点惆怅和难过,哽咽着隔车窗向王老师挥了挥手:“保重,再见。”面包车渐渐消失在我的泪眼朦胧视野中。
       20多年前,我依稀听说李淑英校长在牡丹江市某小学任教导主任,我通过牡丹江市侨联打听打给李淑英电话。李校长刚接到我电话时,显得谨慎犹豫。“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李校长桃李满天下,她怎么能认识我这个当年孩子呢?学生大都认识老师,我和李校长马说当年马蜂蜇刺学生的事儿。稍停一霎,李校长声音像春光乍泄般的明亮,掩饰不住由衷兴和激动。她告诉我,当年是两个朝鲜小孩淘气捅了马蜂窝,惹怒了马蜂,愤怒马蜂蜇刺学生。尘封已久师生情感的琴弦被弹响,弹奏着师生亲切,温馨,熨帖旋律,悠扬的旋律像春雨滋润着我心田,我眼前又浮现她挤出清凉苔藓汁液在脖子涂抹,用温暖手背擦去我眼窝里流出痛苦眼泪情景,我闻到苔藓芬芳的香味。
       朝鲜平壤市第二中国人学校使我眷恋,它给了我童年多少透明的快乐和最初的诗情画意的启蒙。

                                                                                     五

       1966年5月在这所小学读到二年级时,我回到了祖国。50多年过去了,我从懵懂孩子步入老年。深情不及久伴,却也不过沧海桑田。世上很多事物抵挡不住岁月的洗涤和冲刷,王文田和许勇老师都以去世了,当年学校校址从密山洞区搬到寺洞区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学校的钟声不时地在我耳畔萦绕,老师们的声容笑貌时时在我眼前浮现,还有那火红的枫叶、茸茸的青苔、脚踏琴悠扬旋律伴着清澈甘甜的泉水轻轻缓缓在我心里流淌着。

下图1:作者(二排左六小学二年级),在万景台金日成故居合影。


下图2:作者为朝鲜华侨教师讲课。


下图3、旅朝华侨教师结业仪式合影留念,前排左二为作者,左三为王文田老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2298

回帖

5611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5611
发表于 2022-1-15 21: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杨春生)的帖子
  欣赏了你对儿時图文並茂的美好回忆,对校园环境的美景,启蒙恩师的怀念,旅行的快乐……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却实难以忘怀,已经过了半个世纪,岁月舒长景,让长久思念沉淀,使我们更深刻体味幸福,你的文章把我也带到了童年,也感受到那時的学习生活,年轻,快乐。春节之际祝你阖家吉祥快乐,健康长寿。谢谢你的美文,希望能经常看到你的文章。为你点赞。
[s:151] [s:151] [s:151] [s:141] [s:141] [s:141]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2321

回帖

522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221
发表于 2022-1-15 21: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主春生的文章和图片
  春生主席以散文的笔调,书写了“在朝鲜念书那些事”。读来令人觉得趣味无穷,童年的故事是充满了色彩并终生难忘的。你和我也都有这样一些故事,不写出来,闲暇时也可以在脑子里过过电影,算是美好的回忆吧。
  春生文笔很好,在全国和省市级刊物上,都有他的作品发表。在中国侨联主办的“海内海外”2021年11期上,又登载了他的小说《姐夫》。
  希望在朝鲜华侨网上也能看到春生主席更多的作品。谢谢您的文章。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4050

回帖

897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74
QQ
发表于 2022-1-16 14: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杨春生) 的帖子

您的记忆力真好,加上高水平的文字描述,把我也带进那快乐美好的时代。童年的回忆正如您所描述的那些事,是永远留在记忆里是忘不掉的。
有段时间没看到您的文章了,希望在这里可以看到您更多作品。
谢谢您的文章!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祝福您和家人春节快乐!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幸福吉祥!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22-1-16 15: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春生主席把自己读书的经历回忆的淋漓尽致,拜读受益匪浅,愿这些记忆给与我们启迪和鼓舞,不忘过去的经历,展望未来对人生充满美好希望。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5 20:08 , Processed in 0.0442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