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78|回复: 5

难忘的一九六七年。四章,

[复制链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发表于 2012-12-3 10: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章。二十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5: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方挺好,没人打觉,又没人知道,继续写我的回忆六七,第四章,完成后贴到主页上。

第四章;二十节:

第二天,又是一个大风天,
我们都在干校睡大觉,什么事也没有,
下午风停了,我和小董、小金子、
我们‘三人帮’又坐不住了,
我对他二人说:‘昨天我在江边烧蚌时,
我又发现一个好玩的地方。’
小董忙问:‘什么好地方?好玩吗?’
小金子笑了笑说:‘那里有【宝】吧。’
我这两‘小伙计’就知知道玩,也难为他俩,
小董是他爹把他带回祖国,在集安接待站时,
他和他爹一起走了二天二夜才走到朝鲜满浦郡江边,
在二月八日夜他二人愉愉越过鸭綠江,
被中国边防军发现带到集安站。
听小董说他还有个朝鮮妈和一个鲜族妹妹,
比他小四岁他们关系挺好,因为不会说中国话,
老董头,告诉他娘俩,等以后安置下来,再回去领她们娘俩,
老董头和儿子走时,他那鲜族妈把他爹俩一直送到鸭綠江边,
分别时,三人痛哭一场。
有诗为证。
【散】
江边一壶酒,
汉夫鮮妻亲。
抬头看明月,
醉后各分散。
这,又是一件人间分别情。
后来小董常跟他爹为了这亊吵嘴,这是后话。
小金子跑回来说;姐姐让我跟宝去玩。
小董笑问;‘神—吗—意—思—。’
我抬起一脚向小董屁股飞去,
大声地说;‘滚’
我们【三人帮】向松花江大桥前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11: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s:143][s:143]
  (一)自然状况及地理环境
  我公司位于北纬45°30',东经125°9',地处第一松花江南岸,吉林省松原市北25公里处,与黑龙江省仅一江之隔。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10°以上有效积温为2800℃左右,农作物生育期间的光照时数为1700小时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22: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s:143]
[s:143]从四面八方 似约而来                        
彼此分享音乐的愉快

不分你我 不计成败
就像一家人 在相互期待                   【相逢是首歌】歌词。
在阳光灿烂 青春正在
珍惜时间 去创造未来
美好回忆 永远都在
相聚的时刻 大家乐开怀
前方有我们的梦想 在召唤我们前进
飞翔的时刻到了 展开 翅膀吧
我们相逢是一首歌
歌中有我们的生活
一起唱过跳过哭过笑过
我们还在继续拼搏
我们相逢是一首歌
爱心传递每个角落
不管阴晴圆缺 悲欢离合
相逢是我们一首美丽的赞歌
一首美丽的赞歌
在阳光灿烂 青春正在
珍惜时间 去创造未来
美好回忆 永远都在
相聚的时刻 大家乐开怀
前方有我们的梦想 在召唤我们前进
飞翔的时刻到了 展开 翅膀吧
我们相逢是一首歌
歌中有我们的生活
一起唱过跳过哭过笑过
我们还在继续拼搏
我们相逢是一首歌
爱心传递每个角落
不管阴晴圆缺 悲欢离合
相逢是我们一首美丽的赞歌
我们相逢是一首歌
歌中有我们的生活
一起唱过跳过哭过笑过
我们还在继续拼搏
我们相逢是一首歌
爱心传递每个角落
不管阴晴圆缺 悲欢离合
相逢是我们一首美丽的赞歌
相逢是我们一首美丽的赞歌
歌词于2012-12-8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4: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谈王永焕农友的文章【放木排】

作者用心地把自已的一段生活経历告诉读者,让读者俱体地直接地呈现在眼前,
告诉读者,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可感的,鲜明生动的,使读者在脑海里,
能形成具体的生活图画,刻划的人物形象,巧妙到这样程度;‘你想用手指去
触摸他’。
在作品【放木排】是有阶级性的人物艺术形象,很自然的浸入着一定的倾向性的描叙,
例如,作者的心态,其它人物的典性性格,在此就不再一一诉说,读者心中都有一杆称。
在这里,我还要谈文章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文章的背景的艺术,用我们共知的,
‘闪闪紅星’电影中两岸风景美如画的场景,也须你忘记了,【鸭緑江】的两岸风光。
但你不会忘记闪闪红星片中的美丽画面吧,正如作者描绘的那样:两岸巍巍青山………
把我们带到那美丽无比的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景象中,这是很难得的一篇优秀散文式的
叙事、抒情诗,一篇有传奇的故亊,新创作。
作者所经历和所接触的过去的真实生活,不是原封不动地搬到作品中来,
而且是经过作者有意识地选择、加工、改制后創造出来的文学作品。
作品已経渗进了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对社会的讣识和期望
以进歩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进步的創新方法,进行創作的,和作者
一生的生活经厉,高度的集中,融化在作品中。作者所塑造的文学艺术形象,
是一篇典型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篇后部分以作者最喜爱的歌声为作品的结尾。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特别是﹝王懂木﹞唱支歌吧。和篇头合韵,恰到好处,简直就是一篇歌剧,
把我们朝鮮老归侨全带进歌中,让我们这些老归侨在今后的人生里,
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作为作者的﹝农友﹞的我真诚的希望你能在今后的作品:
更上一层楼。笑对人生,歌对人世,不管风吹雨打,永远;【东木】
永远不忘那坚苦的农场的岁月!
祝王东木,能唱出松源市到省城,再走到中央电视台的春节大联欢中…………………
2012.12.13日――――农友――战友――侨友―――网友――老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4 09: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s:143][s:143]


1.移居海外时间最早
        据《尚书大传》、《史记》等书记载,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之时,殷王族箕子率众五千去朝鲜,这是中国人移居海外的最早年代。可以说是华侨的先驱。
        2.谋生便利
        中朝两国毗邻,陆境相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距朝鲜海程又近,是中国移民最为便利的国家。兼之中朝文化相通,习俗相近,尤其是文字相同(朝鲜古代使用汉字),从而为华侨居住、谋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3.关系融
        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中朝两国之间虽也有征战,但总的来说,两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够和平相处,友好往来。中朝两国历代王朝大多建有宗藩关系。因之,朝鲜历代王朝对华侨甚为优待,无偿提供衣物食粮,甚至授田封爵任职。华侨的生活相对比较安定(1910—1945日本统治朝鲜时期另作别论)。
        4.成分复杂
        朝鲜华侨历史悠久,成分也相当复杂。因战乱或为贫困所迫的平民为数最多,经商谋利者居次。此外尚有王公、大臣、名贤、文人的后裔以及画师、医士、工匠、僧侣等
        5.家族繁衍,经久不
         最突出的例子是公元1351年随元鲁国大长公主来高丽的孔子五十三代孙孔浣之子孔昭,至公元1792年,定居高丽的孔氏后裔“居水原者三十余家,而间多流寓于龙仁。至于岭南,则孔姓者甚多矣”(《李朝正宗实录》16年条
        6.朝鲜华侨社会的形成始于近
        朝鲜华侨虽移居 时代最早,但次数不多,规模不大。因之,难以持久保持其民族特征,更无法形成华侨社会。近代以来,华侨渐多,相对集中于城镇,逐步形成了华侨社会
        7.对居留国贡献大
        华侨在促进中朝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朝鲜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朝鲜军民共御侵略的事例,更是屡见不鲜。如元末罗世等与高丽军民共歼倭寇;明代参加援朝御倭战争;清末华侨参加朝鲜反日义兵起义;日本统治朝鲜时期华侨参加罢工乃至参加“三·一”人民大起义;现代华侨参加抗美援朝等
        8.华侨经济薄
        朝鲜华侨的经济较之别国华侨薄弱,不是偶然的,即以近现代而言,主要原因有:在1910—1945年日本统治时期,日本为实现其侵略中国和亚洲的大陆政策,不仅残酷地压迫与剥削朝鲜人民,而且残酷地压迫与剥削朝鲜华侨。最为惨重的迫害,是1931年7月制造的排华惨案。华侨死伤无数,财物被抢一空,大部分华侨被迫回国。从此,朝鲜华侨人口锐减,华侨经济一蹶不振。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华侨经济渐有复兴。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北部朝鲜华侨大批归国,男、北部华侨经济也因战争损失惨重
        9.朝鲜华侨日趋减
        如今,赴朝定居者已甚罕见。北部朝鲜华侨大批回国,而南朝鲜华侨移居美洲、大洋纣者日众。
                                                                                                 (摘录自杨昭全、孙玉梅《朝鲜华侨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8 21:21 , Processed in 0.03971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