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刘贤一

中国街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8
发表于 2012-12-8 08: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顾名思义,中国街是中国人在国外集聚居住的名称,世界各地均有中国人居住的区域,但是,唯有朝鲜龙岩浦的中国街沿袭了传统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这里的房屋建筑,穿衣戴帽、饮食习惯,婚丧嫁娶,都是按着自己的中国人的方式,龙岩浦就像中国在海外的一角。

    中国街位于龙岩浦的西端,一条大坝护卫着坝下百多户人家,房屋密集的集中在一起,一户挨着一户,形成一个群落,这一区域全是中国人家。

    坝下最北端是我二姑家,房前一条宽阔平整的大道,直通东面的纵道,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两侧房屋紧凑。 中国人的房屋建筑不像朝鲜人家,他们的厨房都在地下,进屋全是炕,楼房也是这样的构造,那年我到新义州刘福贤家,楼里的厨房也是一个大坑,难以改变的民族习俗。

    在龙岩浦的中国人家,每封过年,家家厨房里供桌上摆满了供果,供奉先辈们的牌位,那年月,中国正在破四旧,而龙岩浦的中国人未受影响。

    小的时候,我常去中国街玩,那里有很多同班同学,兰洪梅,从北面小石桥进中国街,第二三家就是,催同守,在坝外大杨树下居住。李秀兰,李春芝,苏云凤,他们在中国街的中部居住,施和生,刘得胜,相振春,他们在中国街的前面。

    从南面进中国街,一进街口,有一口大井,这里的人都到这里挑水,再往前走,一颗高大垂杨柳,后面是华侨委员长老相家,东面是蔬菜班组的库房,一个大院,小的时候常到哪里,觉的很宽敞也很气派。

    我们家在龙岩浦的大东面一个叫吉田山的山下居住,四间瓦房,西面有一个偏厦,东面有一个西厢房,一个大院,东山不高,是一片果园,前面还有一个水塘,每当春季,鸟语花香,景色宜人。

    我姥姥家在前面不远,小的时候,只依稀记得姥姥的摸样,姥姥的家的后院,有好几颗高大的杏树,还有一排紫红色的樱桃树,他们一家人回来的很早。

    龙岩浦的中国人在“西山”有自己的坟茔地,逝去了的人们都葬在那里,“西山”离中国街不远,走捷径,过一条潮沟子也就二里地,那里是朝鲜西北板块的尽头,西邻黄海,北靠鸭绿江末端,与中国隔江相望。

    西山上有日本人修筑的灯塔,早已废弃山下是码头,这里的海产品相当丰富,尤其是海蛎子,那个大呀,还有那大蛤喇,是渤海湾江海交汇处独有的产品,每年剥下的蛤喇壳都堆成了高山。

“西山”也有中国人在那里居住,有我的同学挚友,韩邦国,他归国后又回到了山东日照老家,那里还有,赵春荣,刘根贤,宋万有,林昌柱,辛月华,辛月华的弟弟辛公耀从小就热爱文学,我很欣赏他对文学的爱好,他们家在“西山”的最西头,我曾到过他家,归国后不知去了哪里。

    西山上有很多化石,我每次去都拣一些回来,化石洁白如玉,划上一道又白静又细腻,回想起来很是有趣。

    南园子也有我的很多同学,再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2395

回帖

22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0
发表于 2012-12-8 12: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刘贤一) 的帖子







那是七十年代的龙岩浦中国亍。我六三年在中国街住过,
后来八三年,八五年,又回去见过。根本不是五十年代那样。
听说四十年代时最繁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2-12-8 14: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岩浦是朝鲜华侨聚集的重点地区,华侨风土文化浓厚,这都成为过去的历史了。但是,这一段令人难忘的过去大家都不会忘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3046

回帖

700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02
发表于 2012-12-8 15: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刘贤一) 的帖子

我虽然生长在朝鲜,却不知道龙岩浦还有中国街这个好地方,真是孤陋寡闻啊!难怪龙岩浦华侨人才辈出。对贤一小弟的非凡记忆,我更是惊叹不已。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4053

回帖

898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86
QQ
发表于 2012-12-8 15: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刘贤一) 的帖子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050

回帖

4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0
发表于 2012-12-8 16: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刘贤一) 的帖子

提起《中国街》,我就联想起第一次到龙岩浦时的印象。所谓的《中国街》,其实范围并不大。没有喧哗的街道,也没有华丽的建筑,比起当时的某些农村,甚至还有些落后。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确实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在这条“街”上,聚集了太多的华人居住。那里几乎听不到朝语,也很少能看到朝鲜人出现。华侨家家和睦相处,男女老少穿戴和生活习俗都是中国方式,真是别样的风景……
       贤一网友:龙岩浦华侨集中,有关中国街的故事一定很多很多,期盼你能把后续写完,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9: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龙岩浦我们又叫它龙宝沟,就像它名字一样,既偏僻又土气,为什么有很多华侨到那里安家生息,我虽然不知道前辈们的初衷,但是中国人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龙岩浦的中国人基本不与朝鲜人来往,以至于我在朝鲜生活了二十年,朝鲜话说不好。
   龙岩浦的中国人都走了,再也看不到中国人了,平时我们不穿朝鲜人的服装,不论男女一律中国式打扮,走在街面上一眼就能认出是中国人,当地朝鲜人对我们华侨既尊重又崇拜,充分体现了,中朝唇齿相依友好的象征,给我们华侨带来了无限的优越感。
    龙岩浦养育了我们几代华侨,留下了数不尽的悲欢离合,坎坷与磨难。
     走了,都走了,留下的只是回味,还有那美好的童年。

   
    谢谢学哥学姐们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主题

1240

回帖

18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5
发表于 2012-12-8 21: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刘贤一) 的帖子

      阅读刘贤一的《中国街》,使我回忆起江原道元山市的唐人街,小时候(朝鲜战争前)我在元山市看到的唐人街,大街两旁一排排楼房都是中国人开的大商铺,有手工作坊、食品加工、粉条厂等,还有鞋帽服装店,其中饭店最多,每天来到饭店的客人很多,除了本地朝鲜酒鬼以外,更多的还是来往香港、上海、天津等地的华侨巨商,唐人街的所有的商品和原材料,都是他们贩来的。无论是饭店还是店铺,所有员工,都是来自各地的华侨。
      自从五八年朝鲜社会主义改造后,再也没有唐人街了。因为朝鲜是个特别的国家,由于主体思想不可能存在私有业体,更不可能允许外国人经营任何个体工商业。
      回国后,我经常去韩国,情况完全相反,韩国重视外交关系,为了加强与中国的友谊,视为唐人街是外交桥梁,强化了唐人街的管理与扶持。提起《차이나타운》韩国人没有不知道的。每逢节假日,唐人街( 차이나타운)都举行各种文艺活动,大秧歌、狮子表演、中国歌咏等,非常热闹,使人感到那里完全不像是在韩国。
韩国仁川唐人街的火锅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2298

回帖

5611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5611
发表于 2012-12-8 22: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主的帖子
     贤-老乡小弟,你笔下的龍岩埔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你的文章让我想起在中国街坝外的小河里摸蟹子,抓魚.过年过节時同学们在一起載歌載舞排綀节目很是热闹,看了你的文章,喚起我儿時的往亊和玩伴,非常高兴,谢谢你.
   
                                    老乡  兰 洪 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06: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鞠保福) 的帖子

谢谢您的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8 21:26 , Processed in 0.0453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