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44|回复: 8

九旬老夫妻15小时内相继离世(转载)

[复制链接]

1489

主题

345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64
发表于 2013-11-4 07: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九旬老夫妻15小时内相继离世
             结婚75年来,一对老人始终相互扶持,不离不弃,到了晚年儿孙满堂,其乐融融。更让人称奇的是,
         他们就连撒手西去都要“相伴而行”。回忆起他们,晚辈和街坊们都说,老人一生相敬如宾,恩恩爱爱。
         他们能够携手共度一生,这样的感情也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好好学习。
         数百街坊自发吊唁
              这对老人生前都住在硚口区长风街东风社区。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现场时,这里已经围满了前来吊
          唁的亲友和街坊。记者看到,两位老人的灵堂分别设在两栋居民楼的1楼,相距不过10多米的距离,门
          前都摆满了花圈。虽然是办丧事,但这里并没有葬礼上惯有的凝重气氛,众人脸上也少有悲哀的神情。
         “两位老人都90多岁了,如今四世同堂,最后寿终正寝,也算是白喜事吧。”
               亲友们介绍,去世的爹爹名叫韩永杨,享年92岁,婆婆杨银芝享年93岁。老人膝下共有6个子女,
          最大的已经75岁了。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开枝散叶,家中孙辈都有15个人。
              说起两位老人,附近的街坊纷纷竖起大拇指。市民熊先生告诉记者,老人在这里德高望重,邻里关
          系一直十分和睦,左邻右舍有点什么事情,两位老人都会尽量帮忙。在得知老人过世后,数百位街坊都
          自发前来致哀,一度将两座灵堂挤得水泄不通。
          儿子:一辈子没见过父母吵架
               65岁的韩昌啟是二老的儿子,排行第四。他告诉记者,父母在不满20岁时就结为连理,到如今已经
           70多年了。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二老一直相敬如宾。从韩先生记事起,就没见过父母吵
           过架、红过脸。除了夫妻恩爱有口皆碑外,二老在教育子女方面也一点都不含糊。韩先生回忆说,父母
           一生务农,收入和文化水平不高,但一直供着6个子女上学读书。
               韩先生称,父母从小几乎没有打过他们,连责骂的时候都很少,讲究的是以理服人。“我们姐弟这
           么多人,不说都能成才,至少也算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这都要感谢他们的言传身教。”“爸爸、妈妈一
           辈子受了不少苦,把我们拉扯大也不容易。后来年纪大了,终于享了福。”
           孙女:爷爷奶奶最疼孙辈
               韩峻莺是二老的孙女。回忆起爷爷、奶奶,她也有一肚子话。“因为过去父母工作比较忙,我们15个
           孙辈,有12个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直到孩子们长大,奶奶还经常说起当年用摇篮摇着他们睡觉的情
           景。
              “如果说老人对儿女还要严加教育,那对我们孙辈就只剩下疼爱了。”韩女士告诉记者,在几个孙子、
           孙女上学时,爷爷、奶奶常常会偷偷塞给他们一些零花钱,让他们多买点吃的补补身体。而在逢年过节时,
           晚辈们也总能收到一个鼓鼓囊囊的大红包。等到孙辈长大成人后,两位老人依然闲不下来,还总是惦记着
           这一大家子人。“作伴一辈子,走也一起走”
               由于居住的东风村正在拆迁,今年5月,一家人商议着将二老送到了养老院。因为年事已高,两位老人
           分别患上了高血压和脑神经疾病,身体状况一直不太稳定。到9月底,二老便相继病倒。在此期间,儿女孙
           辈们一直在养老院轮流陪护。没过多久,婆婆的病情便开始恶化,卧床不起。虽然此时爹爹因为重病已经
           口齿不清,意识模糊,但他竟一直拖着病体照顾婆婆,有时甚至整夜默默地守在病床前。养老院的工作人
           员见此情景,都不由得偷偷抹泪。但让家人没想到的是,就在10月30日晚上6点,爹爹突发急病,撒手西去。
           因为担心婆婆的身体,家人并未将此消息告诉老人,而是默默地料理起爹爹的后事。10月31日上午9点,就
           在爹爹去世15个小时后,病床上的婆婆也突然去世。“他们在一起70多年,可能是有什么心灵感应吧。婆
           婆跟了爹爹一辈子,走也要一起走。”75年不离不弃值得年轻人学习
                在采访中,两位老人的家人拿出一本泛黄的相册展示给记者,相册里装着不少老人生前的照片。这些
           照片有的是在崭新的大屋中拍摄的,有的是在过年的酒席上拍摄的。照片中的二老总是比肩而坐,精神矍铄,
           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晚辈们告诉记者,这本相册是他们去养老院收拾老人遗物时带回来的。“爷爷一直把这
           本相册带在身边,几乎每天都要翻上半天,还要跟我们说说当年的事情。”韩峻莺说。“爷爷一辈子过得平
           平淡淡,但两个人一直陪了对方75年,哪怕穷哪怕苦也没有怨言。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闹分手闹离婚,
           未免太浮躁了,真应该向老人们学习学习。”
               在采访的最后,韩峻莺感慨地表示,他们这个家族中的每个小家庭,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都过得和和
           美美,这也离不开老人的榜样作用。
                                                                         记者杨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3-11-4 08: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王永焕) 的帖子

两位老人短期内相继辞世,虽然是巧合,但他们一生“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的品德值得人们学习。留给人们的是敬仰和怀念。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4053

回帖

899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94
QQ
发表于 2013-11-4 08: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王永焕) 的帖子

介绍的两位老人75年来相互扶持,不离不弃,一生相伴,相敬如宾,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尤其是年轻人更要好好学习!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1

主题

1296

回帖

3987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87
发表于 2013-11-4 09: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王永焕) 的帖子


    清末民初匪患战乱民不聊生,能够生存到至今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共患难,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双栖双飞,惊天地泣鬼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248

回帖

45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5
发表于 2013-11-4 13: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王永焕) 的帖子

两位老人15个小时相继离世。这样的巧合很少有,活着 恩恩爱爱的精神直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9

主题

345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6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4: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梁森培) 的帖子

老俩口一生相濡一沫相敬如宾度过一生是我们,更是年轻人的楷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9

主题

345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6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4: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陈淑美) 的帖子

一生相伴不离不弃恩恩爰爱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值得我们许多人学习和效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9

主题

345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6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4: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刘贤一) 的帖子

两位老人经历了两个社会两重天,酸甜苦辣都尝过,但两人相扶携手走到终点,
实属不容易,但愿这两老人在天堂幸福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9

主题

345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6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5: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王庆莲) 的帖子

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为社会做出了什么,为家庭做出的无私奉献更能体现成年人
的人生价值。只要我们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真正树立甘为对方付出的精神,夫妻之间才
能相互尊重相互敬慕携手到老,永不后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9-2 00:10 , Processed in 0.04437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