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会,有一对热爱联谊会,热爱朝鲜归侨,为联谊会的更好的发展甘愿奉献余热,年约七旬的恩爱夫妻--田永均老师与赵玉华老师。
他们夫妻在北京朝鲜归侨联谊会成立的第二年加入这个组织, 随后他们就把联谊会当成了他们夫妻的另外一个家. 他们时刻关心联谊会的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他俩还没退休的时候,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参加联谊会组织的各类活动; 各种大小会议一个不落地参加,文艺活动,集体游园参观等活动项目也都积极热情的参与。
退休后,二位老师更是一心扑在联谊会的工作上。尤其田老师,在联谊会里分工报导,多年来他写了大量文章,为联谊会付出了更大的辛劳。为了将联谊会的学习收获、活动盛况,以及一切感人的动态等等,都及时准确地报导出去,他不分昼夜地整理归纳记录和辛勤笔耕。
有一次,田老师完成一篇报导,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随手就将其发送出去。无意中,被时任联谊会秘书长的任希贤同志发现了,他感动地打电话:哎呀!田老师,半夜两点多钟你还在为联谊会做贡献啊!一定要保重身体呀!那次田老师真后悔:不该太心急,完稿就迫不及待地将稿子发了出去,惹人牵挂,实在太冒失了。
田老师还协助老会长参与了联谊会一系列章程、规定的起草和制订的各项工作,并得到过北京市侨联的好评。
还有多次不辞辛苦地整理和打印我会会员花名册,及与其他人员合作顺利完成“老归侨信息统计表”的信息收集和统计工作等。
田老师为联谊会献出了大量的个人时间,导致很多家务上没能做到更好, 但老伴赵老师也从无怨言,都是自己默默承担来支持丈夫为朝鲜归侨事务付出更多的精力。不仅如此,有时她还积极提出建议大力支持及协助田老师,使其为联谊会做得更好一些。并且让我们更加钦佩的是赵老师不辞辛劳地为联谊会的好多活动制作小年糕的点心和为我会的文化生活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小视频, 使得大家愉悦不已。
田老师与赵老师分别是于1952年和1953年从朝鲜回来的。有一次田老师幽默地说,我们都是被美国鬼子的飞机轰炸回来的。当有人问,你们一个在北京工作,一个在本溪工作怎么走到一起的?田老师笑眯眯诙谐地说,提起我俩的爱情,我们一辈子都要感谢那张鞋票!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受由美国牵头的西方和苏联的封锁,国家物资十分短缺,买什么都得凭票,都得要券。赵老师由本溪到天津的姨妈家玩耍。有一次,她与姨妈到北京旅游,一下火车突然把鞋后根崴掉了,修也不能修了,穿也不能穿了,必须要新买一双。到商店一问,什么鞋,都要鞋票。就在他们抓耳挠腮地不知如何是好之际, 赵老师的姨妈忽然说:“有办法了!我们邻居小田就在北京民航工作,咱们不妨去找他,看他有办法没有?”赵老师姨妈所说的小田就是指田永均老师。就这么巧合地田老师与赵老师两个年轻人见面了。经过几年甜蜜的书信往来,有情人终成眷属。并赵老师被调来北京工作,两人恩恩爱爱携手到至今。要是说起这对恩爱夫妻,真的是万里难挑出的一对好夫妻了,还听说他俩成家至今从来没有过不愉快的事,而且都是乐于助人的性格, 真是让人羡慕的牛郎织女!说起她们二位的好人好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的……
七夕前夕祝愿田老师和赵老师恩爱夫妻心心相印, 健康快乐, 继续延续甜美生活,继续谱写幸福人生的篇章!
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恩爱夫妻七夕节快乐!
北京朝鲜归侨联谊会 2017年8月8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