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3

《调我到平壤去做北朝鲜华侨工作》转载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0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调我到平壤去做北朝鲜华侨工作

丁雪松

     1946年秋天,我接到朝鲜劳动党中央发的调令,让我到平壤任朝鲜劳动党中央侨务委员会秘书长。做华侨工作,是朝鲜劳动党中央正式向我东北局全权代表朱理治同志提出的,我东北局很重视,于1946年下半年和1947年上半年,先后派遣了几批干部去朝鲜做华侨工作。经朝方与朱理治同志商量,决定在朝鲜劳动党中央和道党委设立侨务委员会,由劳动党的有关负责同志担任侨委会主任,中国同志任秘书长,负责领导华侨工作,并决定在平壤设立华侨联合总会,在华侨比较多的道和郡成立华侨联合分会,以取代国民党的旧中华商会。总会和道委员会的主要领导干部都是中国同志。朝方决定劳动党中央侨务委员会主任由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朴一禹同志担任,秘书长一职,指定由我来担任。我到平壤后首先向朴一禹同志报到。朴一禹又名王巍,曾是中共党员,担任过我解放区的县委书记,参加过中共中央七届大会,我党对他很信任。回到朝鲜后,他当选为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先后出任干部部长、内务局长。1948年建国后出任内务相。朴一禹同志的中国话讲得非常好,人也豁达大度。他很热情地叮嘱我:“你只管放手去干就行,不用事事请示。”北朝鲜华侨工作,受劳动党中央和我东北局办事处双重领导,实际工作与我办事处的关系更加密切。1946年11月,继劳动党中央侨务委员会成立不久,北朝鲜华侨联合总会也宣告成立。由王静野同志任会长,王斐同志任秘书长并组织部长。他们原是我华东解放区的干部,由利民公司推荐而来。总会还缺少宣传部长等一些骨干力量,各道分会也缺乏领导干部。我向朱理治同志汇报了华联总会和各道分会都缺干部的情况后,朱理治同志果断地决定:“你去趟大连吧,找大连市委书记韩光同志,跟他要几名干部来如何?”当时许多从关内调到东北来的干部,多半经由大连转道朝鲜,再分配到北满等地去工作。既然建立了新机构,安排好干部自是当务之急。朱理治同志为我写好了介绍信,我即离开平壤乘车西去,到达镇南浦乘上了一艘不过三五百吨的小轮,驶向波涛翻滚的黄海。这一路晕船晕得一塌糊涂,我又吐了个昏天黑地,最后总算在大连上了岸。大连风景秀丽,是座安静的海滨城市。日本人在这里经营了40余年,城里的中心地带以及滨海的风景区,筑有不少漂亮的洋房,那是日本人给自己修建的安乐窝。日本投降后,这里由苏联武装部队实行军管。根据苏联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军将在旅大地区驻军30年。我找到了韩光同志。他答应从路经大连的解放区干部中留下彭光涵、吴昭等几位同志,分配到平壤来出任华侨总会的宣传部长、平安北道分会的领导等职务。    公事办完,承东道主、旅大地委同志的热心安排,我还到旅顺去参观一番,在那里看到形势险要的旅顺口。40年前,日俄两国强盗就是在这里大打出手,抢夺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良港的。干部配齐之后,北朝鲜华侨联合总会和各道分会相继成立,北朝鲜的华侨工作从此开始走上正轨。那时的朝鲜半岛,约有五六万华侨,其中北朝鲜占两万余人。他们多以种菜和开饭馆为业,也有少数人经营杂货店、裁缝、理发等行业。以前,他们也有自己的行业团会等组织,但多各自为政,互不关连。如商人有中华商会,菜农有华侨农业公议会,苦力有华侨苦力帮会等。他们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长期受敌伪反动宣传的影响,不单对朝鲜党和政府存在许多错误认识,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更缺少其认识。他们把国民党视作正统,对中国共产党能否战胜国民党持怀疑态度,其中某些人还同南朝鲜国民党保持联系。加之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多次制造排华事件,如吉林“万宝山”惨案和“平壤惨案”,并在华鲜两族人民之间挑拨离间,彼此存有很深的敌对情绪和民族隔阂。这样,做好华侨工作,把他们争取过来,无论对朝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还是对支援我国的解放战争,都是很有必要的。根据上述情况,侨委会、华侨联合总会决定在华侨中开展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一方面宣传朝鲜的形势,教育华侨热爱朝鲜,遵守朝鲜政府的政策法令,积极参加朝鲜北半部的建设事业;一方面宣传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主张和国内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教育华侨热爱祖国,积极支援东北解放战争。同时,宣传中朝人民之间的革命传统友谊,促进华侨同朝鲜人民友好相处,消除隔阂;在华侨之间教育他们加强团结,相互友爱。我们先从培训干部和师资入手。约在1947年春夏之际,华联总会分别办了两个训练班,在华侨进步青年、店员、雇工中办积极分子训练班,在华侨小学教师和少数知识分子中办教师训练班。请朝鲜劳动党负责干部讲授朝鲜革命史,介绍朝鲜劳动党当前的革命任务和政策。同时由我解放区来的中国干部讲解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共产党、中国解放战争的性质、任务和当前形势。然后结合当地华侨的思想情况组织讨论,以求取得正确认识。我也分别给他们讲过课。接着大力兴办华侨中小学教育事业。北朝鲜原有华侨小学二十余所,日本投降后停办。我们把恢复和兴办华侨学校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仅用两年时间,在各道郡恢复和开办华侨小学四五十所,深受华侨各界人士的欢迎,教学课本是我们从东北解放区联系运来的。说到中学,以前仅在汉城有一所华侨中学,北朝鲜没有。我们采取在华侨中集资的办法,在平壤普通江畔的大驼岭创办了北朝鲜第一所华侨中学。通过考试从北朝鲜各地招收了近百名学生,学校条件不错,有能容百人住宿的三个集体宿舍、百人就餐的食堂,有六个大教室。学校还拥有两辆车。后来东北人民政府还赠给他们一架钢琴。开学之日,我也前往参加,出席了他们的开学典礼。在进步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第一批学生绝大多数都在1948年到1949年回国参加了革命。学校还组织学生多次深入到华侨居住区进行形势宣传,使华侨得以了解祖国解放战争的形势。以这所中学为中心,还组织了一个宣传队,教唱革命歌曲、舞蹈,排练革命话剧《血泪仇》等,并到各地巡回演出,受到华侨的欢迎。我们还注意抓舆论工具,创办了北朝鲜华侨唯一的报纸《民主华侨》,并在上面刊载过毛泽东同志的文章《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和《土地法大纲》等文件。同时,我们又和北朝鲜中央广播电台联系,增加华语广播项目,经常报道国内外大事和华侨活动情况。华联总会还派人到朝鲜通讯社,协助他们编写中国新闻,使朝鲜人民和侨胞能及时了解中国解放战争的战况。除对华侨进行宣传教育,华联总会及各地分会还动员组织华侨支援祖国的解放战争。如帮助转运伤员和装卸战略物资。战争初期,由于国民党军队占领了南满大部地区及交通要道,我从辽南以及山东战场上撤下的伤员,不得不从海上运至朝鲜南浦港,再由那里分流,或入住朝鲜百姓家里,或经平壤、南阳辗转运至东满和北满。每当船只入港,南浦和平壤两市的华联会,即组织华侨用担架把伤员从轮船上抬下,进行适当的护理,再运至火车上。这项工作直到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才告结束。战略物资的运输,华侨也尽了力量。如1947年,朝鲜支援山东的几百吨炸药运至南浦港,当地华联分会从华侨中挑选出可靠的青年负责警卫和装卸。华联总会还动员华侨出人出力支援东北解放战争。在华联总会的教育鼓动下,不少华侨青壮年回国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仅新义州市,1947年即有百余名青年华侨报名参军,回到国内。华联总会和分会还组织华侨妇女和裁缝,为解放军做鞋缝被,既支援了祖国的解放战争,也使他们有些进益使生活得到改善。  随着我军在东北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到1948年春,国民党军队已被我围困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城市里。北朝鲜华联总会决定这时组织华侨回国慰问。消息传出,华侨们争献礼品,纷纷赶写慰问信,制作锦旗、锦像及慰问袋。慰问团一行40余人带了四个车皮的慰问品经图们市直抵哈尔滨,受到我党政军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哈尔滨市政府为此召开了欢迎大会,市长朱其文亲临讲话。慰问团到医院看望了我军伤病员,并听取了解放战争的形势报告。这次慰问活动,使代表团成员受到了深刻教育,并大大激发了北朝鲜华侨的爱国热情。通过上术各项工作,广大华侨的政治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拥护国民党的在华侨中占优势,转变成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占优势,华侨和朝鲜人民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大多数华侨都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朝鲜的建设事业。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不少华侨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当向导和翻译,有的还参加了志愿军。东北全境的解放日渐临近,华联总会的几位主要负责干部王静野、王斐、彭光涵等于1948年5月前后奉调回国,我又兼任了华侨联合总会的委员长。10月间,朱理治同志离开平壤,奉命带领部分干部回国。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东北局驻平壤办事处完成了历史使命,于当年底宣告撤销。在原办事处的基础上,留驻朝鲜的同志又奉命组建了东北行政委员会驻平壤商业代表团。主要任务是继续加强中朝友好关系,负责中朝双方经贸协定的谈判、签署和执行,接待过往人员等。约在1949年初,我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动,由华联总会调到我商业代表团任代表,党的关系也由朝鲜劳动党转回中国共产党。我的调动没想到对律成也发生了影响,这一点后面还会谈到。商业代表团的代表共有四人,依次是文士祯、倪蔚庭、我和齐光同志。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那时忙于培养朝文翻译。先从华侨中学中挑选一批优等生,再请朝鲜最好的一位语言学者亲自授课,对他们进行正规训练。上课地点就在我的寓所里。在这批学员中很涌现出几个人才。有的后来成了我驻朝鲜大使馆的得力翻译,有的成为新华社平壤分社的骨干,有的回国进入外交部,日后成为驻外大使。

(2013年选自《丁雪松回忆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0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里,丁雪松同志肩负使命前往朝鲜,投身北朝鲜华侨工作。这一路满是挑战与艰辛,从晕船时的昏天黑地,到各地奔走调配干部;从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到全力兴办教育事业;从组织华侨支援解放战争,到见证华侨政治态度的根本转变,桩桩件件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努力。她为中朝友谊添砖加瓦,为华侨融入当地、支援祖国架起了坚实的桥梁。如今回顾,这些过往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华章,更是中朝两国友好交往、华侨爱国奉献的生动注脚,让人不禁对先辈们的功绩肃然起敬 ,感慨万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2321

回帖

522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221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主贤一的帖子
  丁雪松女士,是朝鲜解放后,朝鲜华侨组织朝鲜华侨联合会的奠基人。
  她为朝鲜华侨的生存发展、朝鲜华侨子女教育、各级华侨联合会的干部配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我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曾有幸结识了丁雪松女士的女婿,他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朝鲜族。
  我向他表示想代表朝鲜归侨去看望我们的朝鲜华侨的老领导丁雪松女士的愿望。他第二天告诉我,丁雪松女士听了非常高兴,但她身体不好,已经不能自理,谢绝了大家的好意。
  我请他转达我们朝鲜华侨对她的问候和敬意。
  吃水不忘打井人,丁雪松女士已经驾鹤西去了,但朝鲜华侨永远感谢她,怀念她。
  谢谢贤一的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0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7: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麟恭 发表于 2025-8-22 23:24
回楼主贤一的帖子
  丁雪松女士,是朝鲜解放后,朝鲜华侨组织朝鲜华侨联合会的奠基人。
  她为朝鲜华侨的生 ...

致敬为侨务工作倾情奉献的领导们

   郭麟恭学长感谢您的分享,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丁雪松女士作为朝鲜华侨联合会奠基人,为朝鲜华侨的生存发展、子女教育及侨联干部配备所付出的卓越努力,她的贡献与担当值得所有侨胞永远铭记与缅怀。
   侨务工作关乎侨胞福祉、联结海内外情感,离不开一代代像丁雪松女士这样深耕奉献的领导,以及所有为侨务事业奔走努力的工作者。他们始终心系侨胞需求、维护侨胞权益,用实际行动为侨胞搭建温暖港湾、筑牢发展桥梁。在此,向每一位为侨务工作倾情投入、默默付出的领导与工作者,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崇高的敬意!

刘贤一
2025年8月2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5 04:15 , Processed in 0.0379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