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1

渐行渐远的故土 常温常新的乡音(一)“转载”

[复制链接]

311

主题

1339

回帖

4337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337
发表于 1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渐行渐远的故土 常温常新的乡音》(一)

——故乡龙岩浦散记之一
萧辉政

    每一个人都会有牵肠挂肚的故乡情结,尤其是诀别故土许久却不得见,其情演绎得更为炽烈、尤为虔诚。
我们今天已是耄耋之躯,焉能不出其右乎?
——题记
     我的家乡,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远在天边”,是因为她置于异国,没有非凡的理由、天赐良机,一般情况下很难再次踏上这方热土。这是迄今许多归国老华侨感同身受的心路历程、共同面对的纠结尴尬,都在默默地承受“剪不断、理还乱”、难以割舍的情感折磨。当举目远眺渐行渐远的故土、曾经熟悉的市井家园,不禁泪眼模糊,不免心尖颤动,虽独怀情愫,却莫之奈何。
我已有将近四十个年头再也没有闻到家乡的泥土芳香了。
——“近在眼前”,则是指故乡虽然刻在异邦的版图上,却与我毗邻、一衣带水,近在咫尺、一江之隔。我居江之北,君在江之南,共饮一江水,咫尺似天边。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向鸭绿江口南岸望去,凭借肉眼尽可以搜索到家乡的朦胧轮廓,就像是飘在蓝天上的一朵浮云,可望而不可及。面对爱恋的故乡,儿时的乐趣、先人的艰辛、世事的沧桑,犹如山洪暴发般地袭上心头。现实的冷酷,历史的无奈,注定我们堕入维谷,功败垂成。面对缺少柔情、冰雪充盈的界河,唯有望云逐影、扼腕兴叹了。
望穿秋水,故乡明月何时圆?……
     这就是我萦绕于怀、朝思暮想的故乡——鸭绿江口南岸——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安北道龙川郡龙岩浦劳动者区(直译。意译为工人区)。
这是个上世纪朝鲜千里马时代鼎盛期给家乡缀上的具有新鲜蕴意的区划名称,足以体现国家对这个地区的倚重。之前,则称之为“里”,简单而又普通,相当于我国的镇或乡。
    从新义州西去有一条国家级公路,沿着鸭绿江入海的走势直通西海岸(我们称之谓黄海)。龙川郡仅有的三个劳动者区依傍这条公路一字排开,龙岩浦居中,纵横捭阖,举足轻重。其东面是“北中劳动者区”,这里有著名的北中机械工厂,是朝鲜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之一;以西是“辰兴劳动者区”,临江傍海,有着天然良港和规模不菲的造船厂,作为新义州的远海港口而名噪一时。一线连三区,构成了朝鲜西北角的经济主动脉,因为地处朝鲜纵深,成为发展工业和农业、渔业的战略基地。
    朝鲜是个山地之国,仅有的几块平原大都分布在西海岸,龙岩浦就坐落在最北部的“龙川平原”上。这里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气候湿润,季风频仍,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田里生产的油汪汪的优质大米和父辈们种植的特色蔬菜,尤其是绿似翡翠的大白菜,每年都会源源不断地被“特征”进入平壤,端上党中央的餐桌。
    龙川大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公元1413年设郡立市,1896年隶属平安北道。日伪时期,俄国与日本为争夺霸权,驱兵东满,发生了半岛史上著名的“龙岩浦事件”;朝鲜光复不久,苏联曾出兵镇压龙岩浦地区的学生运动,导致当时北朝鲜一号人物曹晚植下台、“失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与美国空中霸王进行了闻名的“龙岩浦空战”,“米格”对“佩刀”,空中飞行几十小时对上千小时,志愿军空军取得了骄人战绩。(当地华侨亲昵地称志愿军银鹰为“小燕飞机”,蔑称美国佩刀式飞机为“黑老鹞子”)。龙岩浦历经了历史的风雨飘摇,多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福泽龙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经参加过广州起义、担任过黄埔军校区队长的朝鲜第一次帅崔庸健委员长就是诞生在这里。我国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上两军对垒,相持不下,解放军屡屡退而就其次来到龙岩浦地区休整、战略转移。当地华侨青年革命心切,意志坚决,纷纷报名参军。鞠新宽、万树青等堪称楷模,结伴参加东北野战军,驰骋疆场,杀敌立功。告别年轻妻子及幼子的鞠新宽气贯长虹,血染沙场,成为龙岩浦华侨的英雄和骄傲。另外,由山东老家来到朝鲜求学的我的叔祖父,龙岩浦小学毕业后又到汉城(今首尔)光华中学读书,在革命感召下,毅然弃笔从戎,与同伴一起从这里走出参加了解放军。同伴汤华川参加了空军,后来曾抗美援朝,是一名飞行大队长;我叔祖父萧岚则留在了部队政治部,建国后曾在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报》社、武汉军区政治部《战斗报》社工作,在湖北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任上离休。那时龙川郡辖区广袤,掣肘西朝鲜湾,是朝鲜西北部政治经济的活动中心、百里海防的屏障。1952年时,龙川郡将其南半部析出,另外成立了“盐州郡”,俗称“南市”。1988年,又将漂泊在黄海的孤岛划出新置“薪岛郡”。
    若上溯到日本统辖朝鲜的殖民地时期,这里的战略地位尤显重要,面江临海,公路铁路交通便捷,同时又有舟楫之利。而且江北也是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遥相呼应,得天独厚。当时的朝鲜无军队,无政府,全由日本殖民者统治。当时设龙岩浦为郡町所在地,称龙岩浦邑,所谓“邑”,泛指郡政府驻地,一郡只一邑。日本统治者在这里纵横修筑了两条国级公路,一条铁路,并将铁路辐射到鸭绿江边,在江边就势建造了“制钢所”(即冶炼厂),便于他们疯狂掠夺殖民国家的矿产资源,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鲸吞殖民国家的铁证。于是乎制钢所高高的大烟囱就成了进入龙岩浦地界的著名地标。
     进入龙岩浦地界,首先会看到残留日本统治印记的“吉田山”,这周围有散落的华侨人家。进入城镇生活区后,一条北南走向、垂直于鸭绿江的龙岩浦第二条大道,在与新义州西行的主干道交叉后迤逦南伸,绕过“弥勒山”通向铁山郡、盐州郡。由于道路东侧地势明显偏低,所以这条道路通过城镇生活区的街道统称为“东岗”。进入东岗,一直到西边堤坝围堰,就是龙岩浦的中心地带了。
    中心地带北边、靠近鸭绿江南岸的地方有一孤独的山丘,当地华侨称之为“北山”,因上面曾建有志愿军烈士陵园而名闻遐迩。其西侧是一马平川的稻田地,想当年我就是通过这里潜入鸭绿江边、从此在故乡销声匿迹、搭乘舢板回到祖国的。北山的东麓,有一方方正正的日式建筑令人瞩目,此乃昔日郡町办公之处,门前一条平整而宽阔的大道通向主干公路,道路两侧排列着整齐的日式套院,此处人称“日本街”。朝鲜光复伊始,郡町曾被闲置多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排上了用场,当做了野战医院。一时间穿白大衣的军人多了起来,胳膊缠绕着夹板、绷带,以及拄着双拐的朝鲜人民军伤病员充斥着街道路巷,好像是向周围的人们诉说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医药垃圾、废弃的假肢、报废的医疗器材充塞了医院楼边的池塘,带血的绷带、药棉飘上了树梢、挂满了灌木丛,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消毒水味……幼小的心灵过早地蒙上了一层阴影、凭空带来了一丝恐怖。战争是罪恶的渊薮,战争的孽债谁来偿还?

(未完待续)


2003.3.30 完稿于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1

主题

1339

回帖

4337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337
 楼主| 发表于 1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纸乡书,半世乡愁

读萧辉政老师的《渐行渐远的故土 常温常新的乡音》,仿佛触摸到一颗饱经岁月沧桑却依旧滚烫的赤子之心。四十载未见故土,鸭绿江南岸的龙岩浦于他,是“远在天边”的遥不可及,是望穿秋水也难赴的邀约;却又是“近在眼前”的牵念,是晴日里肉眼可及的朦胧轮廓,是一江水滋养的血脉相连。
     那方土地藏着太多厚重的印记:龙川平原的沃土良田、制钢所的历史铁证、北山的烈士陵园、中国街的烟火人间,还有战火中华侨青年的报国志、先辈们颠沛中的坚守。时光带走了重回故土的可能,却带不走刻在骨子里的眷恋——当故乡在岁月中渐行渐远,唯有豪爽大气的山东乡音,在几代人的迁徙中常温常新,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故土与游子的精神纽带。
     这哪里是一篇散记,分明是一位耄耋老人写给故乡的情书,字里行间满是对根的眷恋、对岁月的叹惋,更藏着对“梦”的期盼。那份跨越山海、历经半世仍未褪色的乡愁,让每个有故乡可念的人,都忍不住心头一热、湿了眼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11-24 23:20 , Processed in 0.03497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