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92|回复: 3

再忆回归路

[复制链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1-10-15 1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的10月18日,是我和家人回归祖国45周年日,每年的这一天家人便聚集在一起回首那段难以忘怀的往事感慨万分。几十年过去了,父辈等亲人们的离去几分思念在心头。
       朝鲜华侨历史悠久,在数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朝鲜华侨与居住地民众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特别是近代以来,旅居朝鲜的华侨逐年增多,1930年高峰时达12,596户、67,794人。1931年“万宝山排华事件”发生后,大批华侨回国,人口降至36,778人。至1945年朝鲜“八一五”解放时,华侨升至近60,000人。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躲避战事大批华侨回国,仅有约20,000人继续旅居住在朝鲜的北部。据1958年统计,朝鲜北部的华侨有3,778户、14,351人,其中男7,980人、女6,371人。六十年代初期开始许多华侨回国定居。七十年代只剩下6,000-7,000人,目前在朝鲜旅居的华侨不足5,000人。
       朝鲜华侨大多居住在朝鲜的平壤、咸镜北道、平安北道、慈江道、平安南道等地,主要分布居住在朝鲜的城镇和郊区,少数人居住在偏远山区,在朝鲜形成了华侨社会。华侨的职业以务农最多,据1958年统计:华侨从事农业生产的为10,993人,多数以蔬菜种植为主,占华侨总人数的74%;工人539人,多为个体手工业者;商人369人,多为经营餐饮业、小生意;教职员工403人;其他职业122人。华侨在促进中朝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朝鲜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六十年代初期,在“建设朝鲜,就是建设祖国”口号的鼓动下,大批朝鲜华侨被动员加入朝鲜国籍。1962年以后,中国政府对朝鲜华侨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原隶属中国驻朝鲜大使馆领导的华侨联合会和华侨学校转由朝鲜政府负责管理,华侨在子女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受到一些限制,特别是在婚姻、居住地生活等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难以解决。为此,许多华侨向驻朝使馆提出申请,要求改籍并回国定居。鉴于当时的形势,由于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居住在朝鲜会宁、新义州等地区的37个郡(市)的华侨越境进入吉林和辽宁两省,一段时间形成了较大的归国潮。
       1966年6月国内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后,中朝关系一度趋于紧张,旅居在朝鲜的华侨处境更加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生存,一少部分人通过驻朝使馆开具转籍证明以正常渠道回归祖国,大量华侨则不得已采取越境的形式经由吉林省的图们、集安、长白和辽宁省的丹东等地口岸入境,一时旅居朝鲜的华侨举家回归形成了较大归国潮。由于朝鲜华侨在回国等问题上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相关单位和部门又解决不力,在平壤火车站曾发生华侨学生扣留原朝鲜华侨联合会中央委员会干部护照阻止其乘车回国的事件,以表达不满。
       1966年7月开始,平壤中国人高级中学校因故停课,个别同学放弃学业回国。期间,学校先后两次通知放假,尤其是9月21日接到负责管理学校中央华联会决定再次放假的通知后,家人面对当时朝鲜的形势综合分析感到大势已去,已失去继续在朝鲜居住生活的可能,经过全家及亲友商量毅然决定回归祖国。此前,胜湖里已有部分华侨家庭秘而不宣采取不同方式回国。
       1966年10月17日,全家与故乡、乡亲们不辞而别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程。离别那一刻思绪万千,回头眼望故乡的山山水水,依依不舍离别之情涌向心头。我和家人随身携带简单的衣物等生活用品,由舅舅亲自护送,一家六口人经由平壤火车站于当日下午5时许安全抵达新义州市。由于朝鲜平壤等地内陆地区的华侨大多选择经由新义州回国,而且人流又较大,所以在平壤至新义州的火车上朝鲜社会安全部的人员对中国人盘查很严。为了防止不测,一家七口人和舅舅分别乘坐在三个列车厢,母亲和弟弟们乘坐一个车厢,我和舅舅分别乘坐一个车厢。途中在列车上我遭曾到社会安全部人员的盘问,由于事先准备了应邀参加新义州亲友婚礼的电报和结婚用的一些被单布料等物品,我侥幸摆脱了盘查,没有发生意外。为了再度安全起见,下车时大家分散出站口,此时家族亲友已在出站口等候。原定当晚过境,但由于当日新义州江岸朝方巡查较严不便过境,全家临时居住在他人家等待时机择日过境。第二天(18日),在好心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夜间10时许由新义州市区翻过一座大坝,涉水经过一片芦苇塘,在江岸乘上一条木船渡江。那夜天漆黑,天也挺冷,一条小木船载3家、18口人,由他人负责摆船送过江。由于船体小、载人又多,沿鸭绿江朝方一侧夹信岛边缘渡江时,中途曾发生船体搁浅险情,我和同船的一位张姓华侨跳入冰冷的江水中奋力将船体推出浅滩使船脱离险境,到达对岸丹东岸边时已午夜12时许。在中方一侧有关人员弄清大家的身份后,用美式吉普车分三次将同船所有人员安全送至丹东浪头华侨收容站。虽然接待站的条件和设施简陋,但是有一种到家的感觉。
       父亲由于不便于同行,于次年1月携外祖母经吉林省和龙口岸回归祖国,同年的2月全家在丹东华侨接待站团聚。5月9日响应国家的号召,被统一安置到辽宁的“南大荒”---盘锦,在一片荒凉的新土地上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人生如梦,世事如棋,乾坤莫测,回归时放弃了在异国他乡的一切,安居祖国新生活、新的开端,一切从零开始,饱经风霜,历经艰辛,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人生之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祖国是母亲,我感恩祖国,深深地体会到祖国怀抱的温暖,祝愿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强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主题

1240

回帖

18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5
发表于 2011-10-15 17: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此回忆很真实的阐述了当时在朝华侨的处境,不得已放弃一切多年的积蓄,奔向祖国怀抱。在祖国的关怀下,一切从零开始。展望未来,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祖国母亲!感恩祖国。深深地体会到祖国怀抱的温暖。是广大归侨的心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2321

回帖

522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221
发表于 2011-10-18 16: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s:1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

回帖

7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2
发表于 2011-11-4 12: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梁森培同学,我看了你的所有文章和照片,我受益匪浅,谢谢,希望你继续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6 06:31 , Processed in 0.0356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