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中的感悟
一九九八年八月,我患了脑血栓。这真是晴天霹雳,祸从天降!在此之前,我一直健康,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当时正值工作总结阶段,是出成果的时候,突如其来的疾病一下子把我击倒,来不及做任何准备,甚至连做思想准备的时间都没有。那年,我五十八岁。
我躺在病床上,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此前常听人说,人生如朝露,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话虽听懂了,但远没明白其中的含义,尤其没有和自己联系起来,面临死神的不期骤至,我突然明白了,但一切都来不及了。
我之所以认为末日来临,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我看了不少有关脑血栓病的介绍,其死亡率致残率之高,让我不敢有侥幸的想法`;其次,我父亲病逝的过程,历历在目,他老人家就是在这个年龄患这个病去世的,我的一切生理特性都和他如出一辙,可能逃脱他的命运吗?再者,医院的大夫的言谈举止,无不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认为我求生的欲望太奢侈。他们一方面夸大脑萎缩的症状,一方面对我的要求冷言冷语,甚至说:‘就这么的吧’干脆判我死刑!另外,自己当时的感觉,虽然有生的欲望,确有不久人世之感。
回忆起我这次生病,真让我不寒而栗。自患病起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整整历时四年半,直到如今仍在康复中。总体来看,头两年是相持阶段,以后是恢复阶段。刚开始患病时,自我感觉走路有点异样,发飘,就像踩棉花,软绵绵的。由于对父亲患病时的深刻印象,我直观感觉就是脑血栓。到医院找大夫说明情况,但大夫否定了我的看法。第二天,,症状依旧,我又去了医院,向大夫说明症状,要求给与解释。于是作了脑CT,才确诊为脑血栓。当时如果有好大夫,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效果就会完全不同。由于当时误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加之治疗不得法,以至于一直拖下来。初期,按大夫的说法,是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加重,两个疗程之后,就成了一个彻底的病人。
我这脑血栓忒不典型,没有左右之分,这也是造成诊断失误的重要因素。两条腿都僵硬,走路迈不开步,双手也不灵便,写不了字,全身麻木,浑身难受,再加上脑萎缩的确诊,精神恍惚,说话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小便频繁,视力也受影响,看不了书。总之,综合了脑血栓患者的所有症状,简直就是喘气的僵尸。我的感觉是几乎全身所有功能,包括运动系统,思维系统,语言系统都受到破坏,就差一口气了。
作为‘中风’的一种,我感觉最突出的是身体各部分不协调。各系统之间不协调,各器官之间功能不协调。举例来说,跳绳对正常人来讲,是很简单的运动,但对我来讲,却无法完成,跳起的时间和绳子通过脚下的时间不一致,即手和脚的动作不协调,无能为力。又比如投掷,本来我的投掷是很准的,但患病以后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想的和实际做的南辕北辙,至今无法解决,也不知道能持续到何时。
宏观地看,脑血栓之所以可怕,并不在其疼痛,而在于其持久地无休无止地折磨。患病伊始,对工作对生活对亲友充满了留恋,想到就要离开这五彩缤纷的世界,真是难以割舍,生的欲望促使我顽强地和疾病作斗争。难就难在其顽固上。一个症状,往往持续用药,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无休无止,却总不见效。就像跌进无底的深渊,无边无际,看不到希望。我的腿迈不开步的症状就是如此,停一会儿就僵了,走一阵子,活动开就好一些,人总不能一刻不停地活动吧,就这样,整整持续了三年。头脑恍惚的症状是持续了三年半。
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话说得千真万确。治病的过程中,伴随了症状的不断变化过程。今天好些,明天又差些;这些日子见强些,过些日子又不好;一些症状好了些,另一些症状又加重,总之, 病愈的过程是一个螺旋过程,一个反复的过程,一个循环之后,兴许能好一点,但有时觉察不到是好一些了,还是更重了。换句话说,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但经过半年一年或两年之后才能感觉出总体趋势,所以我说,是好十步,退九步的过程。
在病中,我从没停止活动。也就是说,从没达到动弹不得的程度。除了点滴输液和吃饭的时间外,不停地走,只要能动弹,坚持参加一切力所能及的活动。例如一九九八年底到广州,当时心里很矛盾。按当时的身体条件,长途旅行是难以想象的,但我想,如其这样呆下去,不过如此,事实已经证明;改变一下环境,也许会应了“树挪了死,人挪了活”的古语,死里逃生呢,于是就来了广州。在公园各种运动中,我发现‘六通拳’挺适合我,于是开始练上了。从此‘六通拳’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刮风下雨,不管春夏秋冬,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一天一遍,雷打不动。
孩子们的关心和帮助对治病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在查阅相关资料,认清病情,解除思想负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方面,作用不可替代。另外,通过电脑练习、打字,和日本、鞍山的孩子们互通电子邮件,一方面让我得到锻炼,另一方面让我享受到现代通讯手段,心里充满喜悦和自豪,情绪上获得满足。心想如果孩子不具备这种条件,如果……那么,这种享受,满足和自豪将被焦虑和忧愁所取代,后果将是另外一个样子,难以想象。我暗自庆幸自己,命不该绝,难怪有人羡慕我培养了三个杰出的孩子。
通过这场病,我深深地体会到‘垂死的力量’的强大。平时我们对残疾人所表现出的毅力和才华赞不绝口。实际上,这种才华来自毅力,而毅力来自绝望,来自垂死的挣扎。对残疾人来讲,通过艰苦的努力,掌握一种力所能及的本领,是唯一的生路,否则将无法生存。这就是绝望的力量,垂死挣扎的力量,也就是说被逼出来的。这种力量力量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实际上,任何经历都是人生的的重要财富,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这本身就是福。让人回顾品味人生,使之升华,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场病是我人生实践中的一次考验,是一次难得的经历。通过这场病,我觉得积累了一笔无形的财富。无论是人生观、世界观还是价值观,都上升了一个层次。人生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这包括你本身。在和疾病搏斗的日子里,我感觉一直走在生死线上,这么长的时间能坚持活过来,是我的幸运,使我有了老年,有了一个完整的人生。也许不会长,甚至是短暂的,但关键是拥有,我会珍惜自己的老年岁月,珍惜今后生活中的每一天。尽管不太明显,尤其外观上不明显,但后遗症依然存在,例如走路困难,脚步挪动异样,而且可能伴随终生,需要我认真对待。而且脑萎缩带来的神经方面的疾病,更是难以克服的。对此我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一方面积极应对,豁达地生活,即使是不治之症,我也会从容对待,而不会像初次得病时那样惊慌失措。
生病是真假朋友的试金石,尤其是这种难以治愈的病,这是病中最深的体会。常言道‘酒肉朋友千万个,落难之中无一人’。严格地说,这种‘酒肉朋友’不能算作朋友,只是在工作生活中认识而已,结交你的目的仅仅在于利用你。一旦你得了重病,非死即残,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关系也就终止了。与此相反,真正的知心朋友则急你之所急,想你之所想,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地帮助你,哪怕是帮不上忙,关键是心情和你息息相通。通过这场病,真假朋友昭然若揭。(2002年初第一次脑梗塞后 于广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