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48|回复: 2

【原创短篇小说】《宽恕” 》   作着:容春

[复制链接]

34

主题

349

回帖

33

积分

骑士

积分
33
发表于 2017-8-25 01: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宽   恕


内容简介
    本作品是通过一位耳聋华侨,遭遇车祸死亡的事故展开的。华侨李心善患有严重的耳背之残疾,因各种巧合,李心善遭遇车祸身亡。在死亡事故处理上,家属方面的亲朋,就出现了各种意见,政府在处理这起涉及中国人的,车祸死亡事故,也感到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就在这种情况下,本村华侨大哥冯实贵,为人热情善良,被政府邀请出面协助处理这起事故。他了解到了事故司机家庭的困难,和司机所在单位的困窘;也了解到所以发生了这起事故,受害者本人也应该负有的责任;于是,冯实贵毅然地劝说心善的家属出面,主动地替死者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去建议司法部门,对司机免除一切惩罚和赔偿,原谅司机的过错。这样,就能给极其困难的司机家庭,留出一条打破困境的出路;也给他的所在单位,免除了因司机被捕,而给单位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原告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群众的轰动,都拍手叫好,赢得大家的尊重。
对事故这样的处理,很感意外的司机和他的单位,心灵上受到很大的震动,他们绝不会忘记死者家属所给予的情谊和宽恕,也绝不会不知道死者家属今后将要遇到的困难。在没有任何要挟的情况下,司机单位主动积极地给予遇害家属一些无私的援助,化解了遇害者家庭遇到的各种困难,解决了就是死者本人活着,也很难解决的这些难题。
更重要的是,这起事故直接影响到中朝群众之间的友谊。由于死者家属的这一举动,是出现在两个民族之间的一件举措。处理结果,在无意之中使中朝友谊这个大题目,在当地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本作品共计六千五百多字,情节动人心弦。这部作品,是对以事故为借口而进行讹人、诈人的不良行径的一种有力的批评,以这起事故的处理为榜样,提倡与人为善的好书。很值得一看。

                                         作者 容春   2008年11月

宽    恕

    故事发生在朝鲜某郡吉道里,这里有一户名叫李心善的华侨,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有四个孩子,耳朵背的近似聋人。附在他的耳旁大声喊话,他也能微微地听到一点别人喊的话,听力还稍微的有那么一点点,。
    心善因耳背,轻易不跟别人说话或唠嗑。他是一个菜农,每天只知道埋头干活,不管别的闲事,人很老实本分。他家的社交外务,都由妻子去干。妻子也是非常善良的老实人,如果妻子也办不了的事儿,他们就去求助于本村的、叫做冯实贵的大哥来帮忙解决。冯实贵这人精通朝鲜话,心地善良,好助人行善,他办事精明,结交广泛,谁求他办事儿,他都是有求必应。他在当地华侨当中,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如果是朝鲜政府和华侨打交道的一些事情,也往往请冯大爷给于协助。
一九五五年四月里的一天,心善去远处的地里干活回来,他走在一个县级公路的中间,路面很宽,当时路上没有汽车行走,行人也很少。他走到了三岔路口跟前,从公路的正前方,开过来一辆汽车,心善提前向右躲开了。这时,在他的后面也开过来一辆汽车,这汽车鸣着喇叭开了过来,司机看到前面的这个行人,恍如没有听到喇叭声,不加躲避。这心善的右侧还有很大的空间,能宽松地走过一个汽车有余。司机只好准备从他的右侧绕过去了。这车以正常速度,开向了心善的右侧。这时候从前方的右叉公路上,又开过来一辆汽车,因有树木和建筑物的遮挡形成视觉上的死角,心善肯定地没有提前看到这个车的到来。这车瞬间开了过来,到了正路后,和前方正面开来的汽车,一前一后几乎并排开了过来,逼迫心善还得向右再躲开一点。他不知后面也开过来一辆汽车,而是正从自己的右侧开过来,心善这一躲车,就和后面绕道行走的汽车,撞了个正着,只听他“啊”得一声喊叫,就倒地死去了。汽车司机虽然紧急刹了车,因距离太近,应急措施已不来不及了。于是,把人撞倒在地上了。心善头部和地面相撞,口鼻流血,当场没说一句话,人确实死了。
司机叫朱世昌。他下车一看就吓懵了,张慌失措地他不知该怎么办好了。正好一位附近的村民走到事故现场;司机请他到很近的公安派出所去报了警。当时这地方没有专设路警,公路上发生的一切事故,都由派出所的民警前来处理,除特大事故和较为难以处理的事故之外,一般是不惊动市公安局交警前来的。
不一会民警就过来处理这起车祸事故来了。因为死者是中国人,所以,民警很慎重地进行了现场事故勘察。为了事故的处理,民警又做了商量,决定派人去把华侨冯实贵也给请了过来,让冯大爷帮着处理死者的善后事宜。
民警勘查完现场,对死者受伤处做了记录,并用像机拍照完了以后,才让冯大爷找人,把尸体拉回他的家里去。冯大爷让人去请来死者亲属,就近又找了几位华侨帮忙处理尸体。然后,冯大爷去了公安派出所。那位目击者作为旁证也被留在那里,一位民警正在对他的证词作着笔录,另一位民警也在对司机进行审问作着笔录。冯大爷坐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也等于把情况都了解清楚了。
民警告诉冯大爷说:“司机已被拘留,现场的勘查和目击证人口供都已记录在案了,死者是死在路边上,看来事故责任,全在司机身上了。请死者家属不要担心,这案件处理的公正与否。关于这个案件怎么处理,明日下午,请家属来人,到派出所里再进行商谈。”
第二天上午九点多钟,冯实贵也到心善家,去帮着安抚家属去了。和死者家属谈了一会话,听完死者家属的意见之后,冯大爷自己又去了派出所。朱世昌单位的领导和司机的妻子也来了。朱世昌妻子名叫安玉花,单位领导名叫金满哲;他二人都把冯大爷当作死者亲属了。这女人上前就给冯大爷跪下了,她代替丈夫进行赔罪道歉,她一个劲地哭诉着自己家庭的艰辛和不幸,请求死者家属给她丈夫多加宽恕。她的心情悲痛杂乱,一面哽吟着,话都无法说清楚。冯大爷请她坐到凳子上说话,她才起来坐下。
朱世昌的领导,上前和冯大爷握手寒暄后,作了自我介绍。他说:“我叫金满哲,是朱世昌单位的领导。我们的单位是一个集体所有制的综合加工厂,人员总共有五十多人。我们厂本来是一个铁匠作坊,自从朱世昌来到我们厂以后,他从别处弄来了几台破旧机床,那是当作废铁买来的,是这个朱世昌东凑西拼的弄来了一些零件,硬是把那几个当作废铁的机床修复好了,也是他亲手培养了几个机床的技工,进行操作加工。我们厂主要就是靠着这几台床子,出外揽活搞对外加工支撑着。现在我们厂的设备,有两台车床,一台刨床,一台钻床。另外,还有一个烘炉;我们还搞了一点钣金制品,和木器家具的制作。就这样,我们厂子就活起来、发展起来了。在现在这个时期,像我们厂子这样,能有这些家底就算是不错的厂子了。
可是,我们这几台机床,不时地就老出毛病,出了毛病就必须由朱世昌同志来修理,别人都弄不明白,也都修理不了。后来我们的厂里,又买了一台汽车,这汽车也是人家开不了的废车。不过发动机还算可以,是朱世昌用低廉价格买来的,也是由他修复的,我们单位就他一个汽车司机,这台车就是有其他 司机也是开不了的,只要出了故障,别人就无法修理,这车只能由朱世昌来开。这台车可给我们厂子赚了大钱,它在材料运输上起了重要作用,因为停战后的朝鲜,运输工具极度缺乏,雇车拉货费用是很高昂的,也很不方便。
可以说,我们的加工厂所以这么红火,大多是出于这个朱世昌的功劳,他是我们厂子的顶梁柱,没有他我们厂就完蛋了。我是厂子的初级党委员长(支部书记)兼厂长,他是我们的副厂长,他主管着厂子的生产技术”。
金厂长又说;“朱世昌原是一个少尉军官,是某军工厂的技术骨干人才。朱世昌的父亲在战争中被敌机炸死了;他的大哥也是军人,五三年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他母亲因此哭的两眼近似失明了,后来精神上又有些失常,时好时坏。他嫂子改嫁走了;他还有一个小弟弟现在上中学呢;他自己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才七岁;他的妻子除了干家务外,没法出外干活挣钱。在这种情况下,朱世昌才坚决要求复员回家的。他一回家来,他母亲看到了儿子,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就好多了。
现在看来,如果他要被关押起来的话,我们厂子可就要垮下去了的,他的家庭也会崩溃的。就这种情况,您这位大哥看看,是否可以考虑,多加宽恕一下我们的朱世昌司机,拜托了!”
冯大爷说:“我不是家属,是派出所要我来协助他们作家属工作的,也充当一下翻译工作,金厂长您说的这些情况,我一定会向死者家属转达,也会作一作他们的工作。”
回到家,冯大爷又去了心善的家,看到心善的妻子,哭得眼睛都红肿了,冯大爷给他母子作了一番安慰,她母子渐渐地止住了悲泣。
听到心善因车祸死亡的噩耗,村里的华侨也陆续地来了好些人,他们是来安慰大嫂的,也都为这起事故的处理来的。这些人七嘴八舌地给大嫂出着主意,有的人说多要赔偿费,有的人说让法院把司机多判他几年,等等不一。
冯大爷把在派出所了解的情况,向在座华侨作了转述。更重要的是冯大爷把目击者的叙述,也仔细地讲给大家听了。婉转地说明了这次事故,如果完全让司机承担责任,司机可就有点冤枉了。冯大爷又介绍了司机家的情况后,大家也都听得心情沉甸甸的,对朱世昌一家也都起了同情心。
冯大爷说:“我不知你们都想要提什么条件,如果提出要司机赔偿的话,车祸死亡事故是有规定数额的,也不会太多的。就是少要赔偿费,司机家自己也是赔偿不起的。目前,司机的工资收入才七十元左右,(这在当时也是较高的工资了。)他的家里有一位病老母,有一个弟弟上中学,自己还有三个孩子。他的这些工资收入,除掉家庭生活和弟弟上学的费用之外,还得给老母治病,他们家不拉饥荒就算不错了。多要赔偿,司机家肯定是赔付不起的,赔服不起,就要加重对司机的判罚,反而我们什么也就不会得到的了。结果只能增加司机家的痛苦,双方都没有好处可得。所以,我们那样做又是何必呢?另外,一旦司机被判了关押,不但他们的厂子要垮下来,司机的家庭也会崩溃的。”
冯大爷用宽恕别人的胸怀,说服着大家,转过来他又面对大贵娘说:政府就是加重了对司机的判罚,对你们来说,困难还照样存在,这又有什么好处呢?以我的看法,咱们就不要额外的提什么要求和条件了,大嫂您看这样办好吗?”
冯大爷又对大家说:“根据规定,这个因车祸死人的事故,对司机来说肯定是要判罚的,特别是现在,正是中朝友好时期,中国人的社会地位相当高,在这个时期,中国人的意见,也是很重要、很关键的,我们的话可以使他重判,也可以使这案子轻判的。我不知心善大嫂到底要提些什么意见和要求,我说的那些话请您多加考虑,大嫂是当事人的家属,主要的意见还得您自己来拿。下午咱们还要去派出所,人家要听取我们意见的。”
大贵娘说;“司机家都这种情况了,咱们还能提出啥条件,再说这事儿也不能全赖人家,咱们不能让司机家为难了,什么额外要求和条件都不提了,听从政府按规定办理就行了,冯大哥您看,我们就这样办吧。”
下午冯大爷带领大贵母子去了派出所,所长亲自出面接待了他们。所长心里直犯嘀咕,一般说来,凡是这种事情,实在是太难办了。往往是死者家属,为了赔偿费漫天开价,就是按规定的最高额度来赔偿,死者家属也往往是不接收的。这是个很不好解决的事儿,就得慢慢地磨嘴皮子了。这次又是遇到了中国人,更不能简单粗暴,工作怎么做才好呢?考虑到这些,派出所只有求冯大爷多多帮忙协助解决了。
大家就座以后,所长就单刀直入地提出了:“怎么处理这起事故?”冯大爷就代替家属说了家属的意见:“家属什么额外要求也没有,只听从政府的,只要按规定处理就行了。”所长当场有点愣了,问题怎么这么顺利,很疑惑地自问,我自己是否是听错了?他又问了冯大爷一遍,冯大爷又重复说了一遍。听完后,所长立即站起来给大贵母子敬了一个军礼说:“我代表司机和他的家属,谢谢您们的宽容!谢谢您们!”
在隔壁屋里的金满哲和安玉花,也都听到了他们说的话,他们也都走了出来,安玉花一下子跪在大贵的母亲跟前,千恩万谢,一再地感谢中国人的宽容。金满哲也上前和他们一一握手表示感谢。
金满哲不让大家回家,由他们单位花钱在饭馆儿里摆了一桌酒宴,宴请了大家。在酒桌席上,大贵娘伤心的吃不下东西,这是当然的了。安玉花也是那样,就是不动筷子,只是坐在那里哭泣。冯大爷问其原因,通过金满哲的介绍,才知道这起车祸死人事故,是要判刑的同时,还要附带民事赔偿的。虽然你们没有提出什么额外条件来,,可是按规定朱世昌还是要被判坐牢的,判刑要在一至三年左右,附带的民事赔偿也还是有的。金满哲说:“这件事儿,办到这份儿上,对司机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这个案子两天后要在法院里正式宣判,到时候你们家属还要去的,真对不起了。”
在回去的路上,冯大爷又向她母子婉转地做了点工作,冯大爷说:“嫂子,你们确实做得够意思,就是按规定的赔偿费,他家也是赔付不起的,他赔付不起就会加重对他的刑罚,那就不好说是几年刑期的事儿了,也可能更多。如果是小小不然的赔偿费,他们单位就可以替他家赔偿的。当然了,冯大爷也不知道有关刑法的具体规定,以上的话只不过是想当然地猜测了。
说实在的嫂子,你家也不容易,领着四个孩子生活,聋子哥死了后,你家的生活也是个大问题,地里的活谁来干?可是话又说回来,司机也不乐意轧死人的,就是把他枪毙了,你们家的困难也还是解决不了的,赔偿费只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长久问题,嫂子您说对不对?”“大兄弟您说得太对了,事情已经这样了,咱们一家苦就算了,何必让两家都苦呢?有方法不要让他进监狱才好,咱们是有心无力了。”
“嫂子,您如果真的有这个想法,我可是有方法的。您如果同意,就按着我的方法来办吧。”冯大爷就把他想的办法仔细地告诉了大贵娘,大贵娘听了后琢磨了一会,然后点头答应了。冯大爷高兴地又说:“如果成功的话,您得到的报答可能就由他们厂子来出了,这会比那赔偿费更要多的多,也实在得多。”
因对这起车祸案件意见一致,处理的很快当,七天后宣判的日子就到了。冯大爷陪着大贵娘出席了法院的宣判,坐在了原告席上。审判的过程很顺利地进行着。起诉的警官正说到……,司机有罪时,大贵娘立即站起来打断了警官的话语,她用生硬的朝鲜语掺夹着中国话说;“司机没有罪,是我的丈夫犯了错误。……。”冯大爷也立即起身给大贵娘做了正确地翻译;“法官先生,这位大嫂说,司机没有罪,是自己的丈夫犯了错误,这位大嫂说自己的丈夫有错:一是,他不应该走在道路中间,二是因他的耳聋不知躲避,才造成了这次车祸。他们作为死者家属,坚决不同意给司机判罪,要求法官给他们判处无罪释放,要立即给予释放。而且这位家属还提出,赔偿费也不要司机赔付了,她不想因她自己丈夫的过错,让司机的家庭生活处在极度的困苦之中。”
这突如其来的横向“礼炮”,震得屋里所有的人都愣了,法官也愣了。出席法庭旁听的人们也都楞了。都在琢磨,这是怎么回事儿啊?他们是原告家属还是被告的家属?从来可没有遇到这样通达人情的官司,为了解脱司机,还把这车祸的责任全都揽到死者的身上。这位普通的中国妇女可真是太伟大啦!
法官要求冯大爷再重新述说一遍,冯大爷又重新述说了一遍。法官听后,当即宣布法庭暂时休庭,合议庭重新讨论后再作宣判。
重新开庭后,书记长令全体起立 开始宣判。法官宣判如下;本次车祸是因死者耳聋,行走中躲避汽车不当引起的,司机在近距离的情况下,处理时措手不及发生的车祸。过错是双方的,都是无意造成的,双方都无罪过。现在法庭宣判:司机无罪,当场释放。作为司机的无故意的过错,应当向死者家属赔付赔偿费五百元,(那时的五百元钱也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了,)宣判完毕!
法庭是不允许故掌的,但是群众还是热烈地故起掌来了。
司机的母亲和妻子,原就听说儿子要被判刑坐牢的,悲哭之情可想而知。她婆媳确实没有想到中国大嫂会是这么善良,由于这位大嫂的力争,免除了儿子的牢狱之灾,这是何等大的大喜事啊!她婆媳没有去等见朱世昌,而直接找到了这两位中国人,安玉花领着孩子到了他们跟前,就立即跪下去一个劲地磕头,一再地道谢,其婆母愣愣怔怔地搂住大贵娘,俩人都放声地大哭起来,这是悲伤和感激结合一起的大发泄,朱世昌和他单位的男男女女,也都流下了感激的热泪。
加工厂的工人干部在金满哲的带领下,在门前排好队型,金满哲把冯大爷和大贵母子请到队列前,金满哲发表了感情激昂地讲话:“同志们!一个家庭的男主人因车祸去世了,您们说这位大嫂的心情该是多么地悲痛?但是她强忍着悲痛,却对我们的司机朱世昌表现了极大的关爱和宽容。
今天这位大嫂的所作所为,确实是对朱世昌出于真心的关爱;这位大嫂知道了朱世昌一家的不幸,知道了我们厂所面临的巨大的困难,她自己认为:丈夫是死了,自己很痛苦,但是,她不能让活着的我们再去承受另外的痛苦,这位大嫂是何等的善良和宽容啊!
同志们,现在的人们谁家不缺钱哪?但是,她为了朱世昌家不再受到困苦的折磨,这位大嫂连赔偿费,都拒绝接受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有这样一种高尚的情操,我们确实感激的五体投地,她没有划分什么中国人、朝鲜人,她把我们都看作了自己的亲人,因为有了这样纯真的真爱,这位大嫂才会有今天这样高尚的举动。
大家同样地也不要忘记了,这位冯大爷,也是促成今天这事儿的主要灵魂,这位大爷的努力,我们也同样地决不能忘记!
这位大嫂家有四个孩子,她的大儿子李大贵才十七岁。大家考虑,今后他们家的生活怎么办?这位大嫂心里是很清楚自己家的困难。可是,她首先考虑的是司机的家庭,她把车祸的责任全部揽到自己丈夫的身上了,她竟然不顾自己家的利益,而极力去解救了我们的司机朱世昌,朱世昌被无罪释放了,朱世昌的家庭被解救了,我们的厂子也被解救了,可是这位大嫂的困难还在后面呢!大嫂的这些困难并没有消失。
对于这位大嫂家今后的生活,我们决不能坐视不管!请大家记住,我们和冯大爷、李心善两家的深厚的情谊已经牢牢地结下了,这份情意是中国人对我们的情谊,是人间的真情,是伟大的中朝人民之间的真情。我们谁也不能忘记了这份情谊,谁忘记了这份情谊,谁就不是朝鲜人了,今后怎么帮助这位大嫂,我不作什么许诺,看我们今后的真心和行动吧!
明日心善老人出殡,我们的工会主席一定要连夜把这事情办好。”
“全体注意,向这位大嫂和这位大哥及这位小兄弟敬礼!”
第二天的殡葬仪式格外地隆重,参加的人员,有村里的华侨,有司机家的亲属和他厂子的全体人员,村里的部分村民和领导,约有一百多人也都出席了殡葬仪式。殡丧所用的一切费用,包括人工、棺木,祭品,和丧宴等,都是由加工厂出的,司机带领家属全都披麻戴孝。作为平民的葬礼,这个规格可以说是非常高的了。
在葬礼上当着在场这么多的中国人和朝鲜人,金满哲厂长又把昨天的讲话又更好地作了一次演讲,在场的群众都受到了感动,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村长也借机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从这一位普通的中国人、一个农村妇女身上,学到了不少宝贵的东西,这宝贵的东西就是人间要有“真爱”,人间要学会“宽恕”。“真爱”会带来“宽恕”;“宽恕”会给人们带来力量、带来友谊、带来幸福。话好说,要想做到这些可不是容易的,大嫂是在死了丈夫的情况下做到的,她是在保护一个好人,保护一个有用的人,他带给我们的就是“宽恕”,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大家都要学习这位大嫂,要学会对别人“宽恕”,这位中国大嫂给我们村争得了光荣,我们都要学习她、感谢她。
故事已经结束了。不过,大家还都关心李心善家后来怎么样了?困难怎么解决的?
事情也很简单,从这以后,每到星期天,厂子几乎都派人来心善家,帮着干农活,由朱世昌带队,最少派五个人,到农活忙的时候,他们就多派些人过来,李大贵家菜地里的活,从没误过季节。
大贵娘坚决拒收赔偿费。不过,这事儿对朱世昌家和厂子来说,似乎也通不过,他们隔三差五地就给大嫂家送些海鱼等食品,也送一些其它家用的各种物品来。对这种情况,大贵娘对厂领导表示感谢的同时,还一再表示不能继续这样,在她强烈地要求下,加工厂只好在年节时才赠送一些礼品了。
厂子领导后来又把李大贵,招收为自己厂的工人,他们家只要地里活忙,大贵只要跟领导说一下,问题就立即得以解决了。更重要的是大贵家的房子已经破烂不堪了,李心善在世的时候也无力维修,金满哲让厂子后勤把一切材料全准备好,利用一个休息天,去了二十多人干了两三天,破旧的房子一下子变成新房了。从此,大贵家的困难,也就化为了无有。总的算来,朱世昌和厂子里给与李大贵家的报答,远远地多于那五百元的赔偿费,这真是互利互惠啊!
这宽恕的事迹,在人们之间传诵着,宽恕的花果在淳朴的平民之间,永远盛开着、结着硕果!
            
                        (全书完)   

作者  容春    2008年11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3046

回帖

700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02
发表于 2017-8-25 11: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宽恕精神,善良举止令人敬佩。谢谢您的辛勤付出。[s:151] [s:151] [s:142] [s:142] [s:142] [s: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2298

回帖

5611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5611
发表于 2017-8-26 06: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彭作满的帖子
          故事感人,善有善报,好人有好
    报。谢谢。
  [s:151] [s:151] [s:151]
  [s:143] [s:143] [s:143]
  [s:141] [s:141] [s:1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6 03:32 , Processed in 0.0357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