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9|回复: 2

在朝鲜长大的中国人:平壤不卖小雨伞(转载)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2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2
发表于 2025-6-24 19:2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朝鲜长大的中国人:平壤不卖小雨伞

2024年04月16日 17:31  北京  813人阅读

引子

去年8月,朝鲜华侨@李唐Yo在B站发布了第一条视频,用娓娓道来的讲述,分享自己在朝鲜的生活见闻。在此之前,许多人对朝鲜的印象,大多来自官方宣传、外媒报道,或是从朝鲜餐厅里飘散的泡菜味中拼凑而成。而李唐Yo的视频,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散文画卷,让迷雾笼罩下的朝鲜逐渐变得清晰、具体。

从他的B站简介中,我们能看到一个特殊的身份标签——朝鲜华侨。在中文互联网的广阔天地里,他们几乎是最默默无闻的群体。事实上,朝鲜华侨因各种缘由选择留在朝鲜,他们既持有中国国籍,又拥有朝鲜永居身份,即便身处异乡,也始终坚守着传统文化与中文教育。李唐Yo作为第四代华侨,自幼学习中文,还曾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其中文水平与国内大众无异。回国后,他持续通过视频更新,才让更多人得以窥见真实的朝鲜面貌。

生活,饮食男女间的百态

在李唐Yo的描述里,朝鲜民众在饮食上常有不足,但他们在两性关系上的开放程度,却大大超出外界想象。在这个娱乐活动相对匮乏的国度,两性交往成为了人们情绪宣泄的重要出口。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情窦初开的初高中少男少女,常常坠入爱河;步入社会后,朝鲜男女也遵循自由恋爱的原则,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开放式婚姻在这里也并非罕见之事。

有人的地方,就存在交易。在朝鲜,甚至出现了短期恋爱交易。这种一次性付费恋爱,不仅能满足肌肤之亲的需求,还能提供精神慰藉,花费不过两杯喜茶的钱,就能体验一场如梦似幻的临时恋爱。受客观条件限制,这些短暂的情感交流,大多发生在私密的家中,或是以天为被、地为床的大自然里。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防御措施,意外怀孕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也有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感,被深深埋藏在心底,或许将伴随当事人的一生。

交通,繁华与艰难的反差

在人口密集的平壤,交通方式相对多样。深埋地底的地铁,穿梭在城市中的公交车、电车,为上班族提供了出行便利。近年来,街道上行驶的私家车也逐渐增多。但平日里,步行和骑自行车仍是多数民众的主要出行选择。而在平壤之外的广大农村地区,自行车依旧是短途出行的首选。若想出趟远门,可谓困难重重,不仅需要办理旅行证,更因为石油能源极度匮乏,且农村缺乏像平壤那样相对便利的公共交通,拉货载人两用的木炭车便成了主要交通工具。与领导人出访时乘坐的防弹迈巴赫相比,朝鲜民众的出行显得艰难又寒酸。

吃穿用电,亟待解决的民生难题

朝鲜也曾有过相对富裕的时期,但东欧剧变后,它仿佛成为了一座孤岛。能源供给不足,设备与技术落后,加之国家发展以重工业为优先,民用电力供应成了大问题。除了必要的工厂、象征意义重大的永生塔和雕像的灯光能够得到保障,就连平壤也会不时陷入黑暗,住在高楼里的居民不得不徒步上下楼,这看似“锻炼身体”的无奈之举,实则是电力短缺带来的“幸福的负担”。而平壤以外的农村地区,供电优先级更低,电力匮乏的情况更为严重。断电期间,蜡烛和煤油灯成为了人们唯一的照明依靠。

长期的工业发展停滞和能源紧缺,也让水管管道铺设与冬季供暖问题愈发棘手。在平壤之外,朝鲜民众至今仍需步行到河边,挑水用于洗衣做饭;为了抵御漫长的寒冬,他们不得不砍树烧炭。相较于新闻中轻描淡写的“朝鲜粮食短缺”,李唐Yo的亲身经历则将残酷的现实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极度困难时期,普通百姓为了填饱肚子,会把玉米棒连皮带粒打碎,即便混着尘土也只能一并咽下。20年前的特殊时期,因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浮肿、头发焦黄是常见现象,能够活下来就已是幸运。近年来,朝鲜大力发展农业,粮食短缺问题虽有所缓解,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也仅仅是解决了温饱。底层穷人因收入有限,就连腌制泡菜时,都舍不得多用辣椒,腌出的泡菜颜色都比富裕人家的淡上许多,吃饱吃好,依旧只是少数人的特权。

手机普及,科技与现实的碰撞

看完李唐Yo的视频,最让人意外的是,与落后的经济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鲜的手机普及率出奇的高。虽然普通民众能买到的朝鲜自产手机,既无法上网、不能无线传输文件,甚至连打电话都可能面临被监听的风险,但其价格却与最新款旗舰手机相差无几。即便如此,许多人宁可借钱、节衣缩食,也要拥有一部自己的手机。因为手机不仅是他们联系亲友的重要工具,更是象征身份的物件,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如今的朝鲜年轻人,在闲暇时刻,也会像我们一样,玩上几把本国自产的游戏,在虚拟世界中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毕竟,在艰难的现实生活里,游戏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与慰藉呢?

文中多数素材来自网络,我们已尽可能追溯来源,但仍有部分无法考证,如原作者看到素材,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编辑:B老师
作者:呜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2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2
 楼主| 发表于 2025-6-24 19:3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在朝鲜生活的第三代华侨,看着李唐Yo这样的第四代晚辈通过视频分享见闻,内心满是感慨。我们这几代华侨在朝鲜的生活,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故事。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中朝两国深厚的情谊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华侨家庭始终保持着过春节、中秋的传统,贴春联、包饺子、赏月吃月饼,这些仪式让我们即便身处异国,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味”。我们上华侨学校,学习中文、中国历史,同时也融入朝鲜的教育体系,学习朝鲜语和朝鲜文化。两种文化在我们身上交织,塑造了独特的身份认同。
    和李唐Yo提到的情况类似,这些年朝鲜的变化肉眼可见。记得早些年,物资确实匮乏,买东西都要凭票供应,如今市场上的商品渐渐丰富起来。虽然依旧面临能源、物资等方面的挑战,但朝鲜民众的韧性让人钦佩。就拿交通来说,以前木炭车就是“宝贝”,现在偶尔也能看到新款式的国产汽车上路;手机从稀罕物变得普及,虽然功能有限,但也架起了人们沟通的桥梁。
    华侨在朝鲜社会里,既是“外国人”,又是“自己人”。我们参与朝鲜的建设,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老一辈华侨大多从事商业、教育等行业,为中朝交流牵线搭桥;年轻一代像李唐Yo,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展示真实的朝鲜,这也是一种传承与创新 。希望未来,不管是第三代还是第四代华侨,都能继续成为中朝友谊的纽带,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国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4050

回帖

897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74
QQ
发表于 2025-6-27 13:58: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主贤一弟的帖子
看到您转载的这篇文章很有感触!
我也是出生于朝鲜在那里生活二十年的朝鲜华侨,而今回归祖国怀抱已有四十余载了。
对那里现在的生活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有所了解。
朝鲜政府不管怎样困难,实行的三免政策鼓舞人心,我也是在那里享受到读书免费的政策读完高中,相信在朝鲜政府的领导下,朝鲜人民定会战胜困难,生活的越来越好!
谢谢您的转发,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6 03:36 , Processed in 0.0415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