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528|回复: 0

曾经辉煌的朝鲜华侨教育事业

[复制链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1-7-22 10: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朝鲜华侨的教育事业,从近代1882年开始,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饱经风霜,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起步发展到鼎盛时期,再到全面衰退,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为朝鲜华侨的复兴,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近代1882年-1910年,朝鲜华侨的教育事业脆弱,只有私塾和学堂,主要是经济富裕的华侨子女就读,教授《百家姓》、《三字经》等中国传统教育的教材。甲午战争后,1902年,由朝鲜华侨著名人士金庆章等集资在仁川成立第一所朝鲜华侨学校,名为“仁川华侨学堂”,招收学生30名。1910年,汉城华侨著名人士张士英等在汉城中国街创办“汉城华侨学堂”。1912年,在釜山又成立了“釜山华侨学校”。这三所华侨学校的创办,成为朝鲜华侨教育的伊始,推动了朝鲜华侨教育事业发展。
       上世纪二十年代,朝鲜华侨教育事业进入了创业发展时期,朝鲜境内除汉城、仁川、釜山开办的三所华侨学校以外,在平壤、新义州、海州、镇南浦等地都成立了华侨学校。教师全部由中国聘请,使用中国编写的教材,用汉语教学,这些学校就读学生500多名。
        1931年后,朝鲜各地华侨商会积极创办、赞助华侨教育事业,成立华侨学校,传授祖国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接受祖国的传统教育。这一时期,朝鲜境内共有华侨学校23所,其中小学22所、中学1所。到1942年,朝鲜共有华侨学校17所,在校学生2360人,应届毕业生653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朝鲜境内共有华侨8万多人,其中北朝鲜为6万多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华侨知识分子的努力下,朝鲜华侨重新恢复和新建了华侨学校.使得华侨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47年,在广大华侨的迫切要求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国东北人民政府和朝鲜政府的帮助关怀下,由朝鲜华侨联合会负责筹建,在位于平壤普通江畔的大驼岭成立了北朝鲜第一所华侨中学,名为“平壤华侨中学”,学校占地8000多平方米,教材、教学设备等均由国内提供,同年8月开学,在校学生近100名。
       1949年初,中共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朝鲜各地的华侨学校全部移交给朝鲜政府负责管理,同年4月1日,朝鲜政府教育省正式接管华侨学校,教育省内设专门机构负责管理中国人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朝鲜各地的华侨学校更名为:“中国人人民学校”(小学),平壤华侨中学改为“平壤中国人中学”,并设计制作了校徽。朝鲜政府接管学校之后,华侨学校继续得到了朝鲜各地华侨和华侨联合会的支持和关怀,如雨后春笋,朝鲜各地纷纷建立华侨学校。到1950年初,朝鲜境内华侨学校发展到101所,其中中学两所,小学99所,在校学生达6738名,教职员工300多名。这一时期,是朝鲜华侨教育的鼎盛时期。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战争,华侨学校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平壤等地有些华侨学校被炸毁。战争期间,华侨教育并没有停止,有的学校几经移址,在中国老师的带领下在防空洞里坚持上课。战争激烈阶段,朝鲜各地的华侨学校被迫停办。同年9月,平壤中国人中学撤离转移到平安北道的球场,同年10月又碾转回国内吉林省的集安继续办学。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华侨教育迅速恢复,到1961年,在中朝两国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华侨教育快速发展,朝鲜境内共有57所华侨学校,其中中国人民学校(小学)53所,中国人中学3所,中国人高级中学校1所,初高中在校学生1300多名,教职员工150多名。朝鲜境内53所小学在校学生达2400多名,教职员工370名。
        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期,是朝鲜华侨教育事业最发达的时期,华侨学校培养了大批华侨人才,为支援朝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繁荣朝鲜华侨各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5 23:21 , Processed in 0.04164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