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965|回复: 16

朝鲜华侨五十年(3)

[复制链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4-7-29 05: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侨教育事业的兴衰

       1945年“八一五”解放时,朝鲜境内共有华侨8万多人,其中北朝鲜为6万多人。由于华侨中受教育的人少,文盲占总人数的85﹪, 1947年开始在朝鲜各级华侨联合会(以下简称“华联会”)的组织下,从两个方面开展和加强华侨教育工作,一是发挥华侨中文化骨干的积极作用,举办各类识字文化班扫除扫盲,提高朝鲜华侨的文化素质;二是抓学校正规化教育,力推朝鲜华侨教育事业稳步快速发展。
       1947年,在广大华侨迫切要求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国东北人民政府和朝鲜政府的帮助关怀下,由华联会负责筹建,在位于平壤普通江畔的大驼岭成立了北朝鲜第一所华侨中学,名为“平壤华侨中学”。学校占地8,000多平方米,校舍由朝鲜政府提供,教材、教学设备等均由国内提供,大连市人民政府赠送了一架钢琴。同年8月开学,招收朝鲜各地华侨学生100多名。
       1949年初,中国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朝鲜各地的华侨学校移交给朝鲜政府管理,教育省内设专门机构负责管理中国人教育工作,同年3月11日,朝鲜政府内阁通过了《关于管理中国人学校的决定》,自同年4月1日起,朝鲜各地由华联会管理的华侨学校,均由朝鲜政府教育省接管,华侨小学改名为“中国人人民学校”,平壤华侨中学更名为“平壤中国人中学校”,并设计制作了校徽。朝鲜政府接管学校之后,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各地华侨、华联会的支持和关怀,如雨后春笋,朝鲜各地纷纷建立华侨学校。到1950年初,朝鲜境内华侨学校发展到101所,其中中学两所,小学99所,在校学生达6,738名,教职员工300多名。这一时期,是朝鲜华侨教育的鼎盛时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各地华侨学校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平壤等地有些华侨学校被炸毁。战争期间,华侨教育并没有停止,有的学校几经移址,在中国老师的带领下在防空洞里坚持上课。战争激烈阶段,朝鲜各地的华侨学校被迫停办。同年9月,平壤中国人中学撤离转移到平安北道的球场,同年10月又碾转回国内吉林省的集安继续办学。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华侨教育得以迅速恢复。
       1955年8月,在中国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中朝两国政府协商,在前身“平壤华侨中学”的基础上,成立了“朝鲜平壤中国人高级中学校”,1958年首届高中毕业生13名。1962年后由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移交给朝鲜政府管理,隶属朝鲜教育省,是朝鲜唯一一所华侨中国人高级中学校,也是朝鲜华侨教育的最高学府,被称之为“朝鲜华侨教育的摇篮”。1958年至1966年3月,朝鲜平壤中国人高级中学校共有11届初中毕业生、9届高中毕业生。
       1961年,在中朝两国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华侨教育快速发展,朝鲜境内共有57所华侨学校,其中中国人人民学校(小学)53所,中国人中学3所,中国人高级中学校1所,初高中在校学生1,300多名,教职员工150多名。53所小学在校学生达2,400多名,教职员工370名。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期,是朝鲜华侨教育事业最发达的时期,华侨学校培养了大批华侨人才,为繁荣朝鲜华侨各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每年都有许多朝鲜华侨回国定居,华侨人数逐年减少,自然影响了华侨教育的发展。1963年8月,朝鲜普通教育省第17号令决定:朝鲜的中国人人民学校(小学)和中国人中学校要全部改用朝鲜普通教育省编写的朝文教材,并用朝语授课;中国语文课仍用中国普通话授课,由每周5节增至10节;提倡华侨子女入朝鲜学校读书;华侨学校的校长由朝鲜人担任。此后,中央华联会在咸兴召开校长会议,部分华侨学校逐步开始合并、解散。1963年后,平壤胜湖里、清津、海州、沙里院、会宁、龙岩普、咸兴等地的中国人人民学校先后关闭解散。1966年,朝鲜境内华侨学校校长全部由朝鲜人任职,并且,大部分中国人学校被迫撤销或并入朝鲜人学校,从此,朝鲜华侨教育被纳入了朝鲜教育体制。
       从七十年代初开始,朝鲜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各地华侨学校的管理,华侨教育全部纳入了朝鲜的教育体制。1972年,正式接管了平壤中国人高级中学校,取消了高中班,改名为“平壤中国人中学”。之后,因朝鲜开始实行高中义务教育制,朝鲜教育省将平壤、新义州、清津、江界3所中国人中学改为“高等学校(高中)”,还向这些学校增派了教师,其中平壤中国人高中增派教师4名,全校教职员工达到20名,在校就读学生200多名。从1974年开始,华侨学校沿用了朝鲜学校的学制,即小学4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1983年,朝鲜又实行了中小学教育11年一贯制,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中国人学校课程设置也一如朝鲜学校,不同的是增设了汉语课,小学每周10节,中学每周6节,汉语课本由朝鲜政府教育部门编制,大部分内容译自朝鲜课本,只有一小部分选自中国教科书。教学没有大纲,单凭老师经验授课。
       1966年5月至10月,国内政治运动的浪潮也波及到了朝鲜,同年7月平壤中国人高中出现了第一张大字报,成立了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在全校开展了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此举一系列活动引起了校方和当局的不满,学校局势一度失控。同年7月中旬学校决定放假,8月下旬仍没有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同年8月22日上午9时45分,学校在大礼堂召开全校师生和平壤市部分华侨学生家长大会,朝鲜平壤市人民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到会并在会上宣布将平壤中国人高中交由华联会管理。同年9月15日,朝鲜政府又决定撤走全部朝鲜籍教师和后勤管理人员,之后,又停拨学校经费。由于学校经费、师资等困难,9月21日,中央华联会决定学校暂时放假一个月。同年10月12日,再次决定学校无限期延期放假,同年10月25日学校被迫解散。同年12月,朝鲜政府又接管了平壤中国人高中及新义州中国人学校,原学校的朝鲜籍教职员工重返学校任职。但是,朝鲜政府加强了对学校的监管。平壤中高中“停课解散”事件产生了“骨牌效应”,慈江道的江界、平安北道的新义州、咸境北道的清津等地中国人学校也被迫停办解散。平壤中国人高中及各地华侨学校停课解散事件,不是一个孤立偶然事件,它是在国际风云动荡环境下发生的,是时局动荡的“牺牲品”。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截止2003年1月,朝鲜境内还有13所华侨学校,其中中学4所(平壤、新义州、江界、清津中国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00多人。小学9所(平壤寺洞、平壤大城山、义州、盐州、龙川、博川、满浦、元山、咸兴),在校学生100多人。朝鲜境内从事华侨教育的教职员工110多人,其中华侨教师38人。由于华侨学校的减少,朝鲜华侨为了子女读书,尽量迁居到有中国人居住的城市,但是由于朝鲜政府的一些限制,大多数朝鲜华侨只能把子女送到当地的朝鲜学校上学,小学毕业后,想尽办法将子女送到中国人学校读书,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朝鲜政府规定,居住在外地的华侨子女不允许进入平壤中国人高等学校读书,只能就近到新义州、清津等中国人高等学校读书,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也很难考入朝鲜各地的大专院校。
        朝鲜华侨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华侨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祖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照。四五十年代为了辅助刚刚起步的华侨教育事业,从国内选派了优秀教师到朝鲜各地华侨学校任教,充实和加强华侨学校教学力量。1978年国内恢复高考后,集美和广州两地成立华侨补校,每年有10-30多名朝鲜华侨学生考入补校学习,毕业后考入福建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还有一些学生回国内丹东市参加全国统考,进入国内大学学习。他们毕业后大多留在国内就业,报效祖国,贡献力量,表达赤子之心。2001年,国务院侨办确定吉林延边大学为朝鲜华侨华文教育基地,培训朝鲜各地华侨学校的华文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驻朝使领馆官员经常深入各地华侨学校慰问,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邀请华侨学生回国内参加夏令营活动。2010年9月驻朝大使刘洪才专程视察了因柳京饭店施工而搬迁的平壤中国人中学,并赠送了教学补助金和部分教学设备。祖国政府一贯重视和支持旅朝华侨教育事业,并给予了无微不至关怀,使得华侨教育在逆境中能够生存,在华侨中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从1902年朝鲜华侨著名人士金人庆在汉城创办第一所华侨学校,到六十年代华侨教育全面衰退,半个多世纪以来,朝鲜华侨教育事业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辉煌和衰落的历程,几代人为华侨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懈努力,我们要铭记他们的功绩!

       参考文献资料:慕德政教授著《朝鲜华侨教育的历史回顾》、《朝鲜华侨教育现状》;杨昭全、孙玉梅著《朝鲜华侨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774

回帖

6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
发表于 2014-7-29 09: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主(梁培森)的帖子

这篇《华侨教育事业的兴衰》,全面、系统介绍了朝鲜华侨教育事业的历程,让我们有了全面准确的了解。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9

主题

345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260
发表于 2014-7-29 10: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朝鲜华侨教育事业的回顾,从兴到衰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历史课,这不仅对我们很意义,
重要的对我们的后代更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给他们补上了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2616

回帖

5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8
发表于 2014-7-29 21: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主题

1453

回帖

8313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8313
发表于 2014-7-30 08: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我们是朝鲜战争停战以后朝鲜华侨教育兴衰的直接亲历者,1957年新校舍建成以后应该是平壤中高中的鼎盛时期,校舍、教学设施、教学环境、授业教师堪称全朝鲜一流,与国内中学比也毫不逊色。那时中高中经常与当时朝鲜党中央干部子弟就读的“南山高中”建立联系,进行体育比赛。它的发展受到政治风云所裹挟,一衰到底,受苦的当然是侨民百姓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于是60年代的归国潮风起云涌,也是历史的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248

回帖

45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5
发表于 2014-7-30 1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s:152]  [s:152]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361

回帖

29

积分

骑士

积分
29
发表于 2014-7-30 15: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森培;
你的文章给同学,华侨网的网友们上了一堂很好的侨史课,让我们
全面了解了那段历史,谢谢!
   [s:141] [s:141] [s:141] [s:141] [s:141]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4050

回帖

897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74
QQ
发表于 2014-7-30 16: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梁森培) 的帖子

看后很受教育。有些时段的教育是我们亲历的,印象深刻。谢谢!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09: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赵霖龄) 的帖子

回顾、了解历史,珍惜今日,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朝鲜华侨的光荣传统,让这些经历在大家心里永驻!谢谢您关注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10: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2楼(王永焕) 的帖子

是啊,了解和关注历史是我们的责任,没有先辈们的积极争取和努力奋斗就没有今天的一切!谢谢您关注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6 02:15 , Processed in 0.0450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