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47|回复: 8

尘封记忆

[复制链接]

50

主题

339

回帖

898

积分

圣骑士

积分
898
QQ
发表于 2015-1-12 13: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侯贵元先生,在朝鲜华侨界,颇有盛名,他是家喻户晓的新闻战士,他长期主编侨界喉舌,“华讯”报。为朝鲜华侨的动态,信息做出了不朽的业绩。在“华讯“报改刊”学习材料“后,他依然孜孜不倦,勤恳耕耘,把全部的知识才华和精力无私的献给了旅住朝鲜的华侨。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依然催人奋进,令人难以忘怀。他用一支笔,凝聚了万千读者,让朝鲜华侨在世界侨群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我是一九六二年五月认识的他,当时我写了一篇”渴望和平统一“的稿子,寄到了”华讯“编辑部。一星期后,侯先生带着我的原稿来到平壤中高中找我,见面后,侯先生慈祥的面孔和长辈的责任心深深的打动了我,感动至深,受宠若惊。他在我面前打开原稿,细细的给我评点,建议我把庸长的篇幅缩去三分之一,再突出一点主题,少用华丽的词句。改完后,给我见报,这是我第一次发表的稿件,看到自己的字变成了铅字,心里别说有多么的高兴,由此激发了我勤奋写稿的热情。
      一九六四年七月,我们班在班主任安相圭老师的带领下,去金刚山旅游,回来后感慨万千,我一个残疾人能与同学们一起游山望景,全是同学们的帮助,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当时,同学们轮流背我,甚至奇迹般的登山了”天仙台“。感动之余我亲自找到侯先生,要求发表”在温暖的集体里“一稿。几天后,侯先生让任旺年老师带我去他家坐客。候先生夫妇热情的款待了我们,丰盛的晚餐至今让我回味无穷。他们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更没有陌生。席间,候先生告诫我”你身体残疾,以后要多读书,多动笔,将来也能养活自己。“先生的谆谆教导,让我终生难忘,古稀之年回想起来,甜甜蜜蜜。
      后来我在”学习材料“上陆续发表了几篇诗稿,候先生为审稿,费了不少的心血,遗憾的是随着中朝关系的冷却,我再也没有动笔。
      一九六六年,我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开始了新的旅程。今天看到祖国如此的强大,心胸澎湃,无比自豪。风雨中,一路走来,深深地感谢候贵元先生!                                                                                                                                          
                                                                                                                                                     东港市崔照芳     2015年1月1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5-1-12 19: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崔照芳) 的帖子

是啊,侯贵元部长生前在中央华联会任职期间,发挥才智,为朝鲜华侨宣传教育工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功不可没,在曾经辉煌的朝鲜华侨历史上有他的一页!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4050

回帖

897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74
QQ
发表于 2015-1-13 12: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崔照芳) 的帖子

老同学文章写得好,得贵人相助,是锦上添花!当年金刚山之游印象深刻,不知老同学能否再描述,呈献给大家。谢谢!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943

回帖

283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31
发表于 2015-1-13 13: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崔照芳) 的帖子

崔照芳兄、您好:
   咱们在平壤中高中读书时相差三年,所以并不熟悉,今天借华侨网咱们第一次相识了。谢谢您没有忘记与我父亲相处的点滴往事,并在网上发表文章抒发情怀,我作为他的长子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父亲,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侨务工作者,在他有生之年能为朝鲜华侨子女的教育、侨务工作做点事,是他的心愿,并为此感到欣慰,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应该做的。
   六七年开始办理归国手续,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中国大使馆停止了办理护照,在等待护照归国的十年时间里,是我父亲最痛苦、全家最困难的期间,是广大华侨帮助了我们、救济了我们家,所以说,广大华侨才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应该感谢的是他们,是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团结一心的爱国华侨。回到祖国的怀抱后,我父亲及我们得到了新生,感受到了祖国母亲博大的胸怀和慈爱,这是我们每位华侨的亲身感受。每人都有自己慈爱的父亲、母亲,都有一个温暧的家庭,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们幸福地成长。在我们心里始终保留着父、母亲那慈祥的笑脸和温柔的声音吧。
   我父亲的在天之灵知道有人还记着他,一定会很高兴的,借此再一次谢谢您!谢谢那些曾经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们!好人一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2298

回帖

5611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5611
发表于 2015-1-13 18: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崔照芳的帖子
      50多年后把接受候先生帮助的经历发表出來,这说明你没有封尘而是銘记于心,你能
   受恩莫忘,是人性善的反映,是-种做人的境界,你们都是读千赋又善赋的文人,以文会
   文,以友鋪仁,也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和人生的快乐,生活中需要慼恩的事很多,怀有-
   顆感恩之心,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就在其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774

回帖

6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
发表于 2015-1-13 18: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崔照芳老同学的帖子

久违了,老同学!看了你的《尘封记忆》,才知道你的文笔锤炼,历史悠久!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且有恩师指点,取得相应成效势所必然。更有恩师的长子相认,真乃喜庆美事,可以畅叙衷肠了。祝贺你们!这也是华侨网成就的一桩美事,可喜可贺!回想起几个月前就开始等你的《韩国行》下文,终成泡影,想必会有续文刊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774

回帖

6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
发表于 2015-1-13 19: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侯杰的帖子

通过你的帖子,知道了你是《华讯》主编的大公子,而之前对此毫不知情。虽然我并不认得侯主编,但对他所主编的刊物印象很深。难怪你的帖子功底很深,原来有文人亲传,是有传统的,请别怪我有眼不识泰山。
我也是67年开始申请回国,一直拖到1983年才获批并回国。既然你是下两年的学生,那么赵电龄、张培兰总该认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943

回帖

283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31
发表于 2015-1-13 23: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赵霖龄) 的帖子

霖龄兄、您好:
您太可气了,我没有您说的那样好,只是在父亲的熏陶下成长起来,他对我的影响太深了,我永远怀念他!
是的,咱们俩家共同命运呀,我家是六七年收到大连公安局发的归国介绍信,我父亲办了辞职、退籍,把手续交到大使馆,结果不久就停办了,这一等就是十年。朝鲜政府停发了工资、全家粮票,全家七口人靠我一个人挣钱养活,可见多困难啊,多亏华侨筹粮给我们吃,同样的遭遇还有华联会组织部长林治卿他们家,过了二年多,觉得不合适才开始给粮票,每月给三十元生活费,所以我很感激那些帮助过我们家的人们。
    张培兰大姐认识,她比我高一届,多年不见,请代向她致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3046

回帖

700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002
发表于 2015-1-14 18: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崔照芳) 的帖子

老同学,很高兴又在网上见到了您,又有机会拜读您的新作了。谢谢。 [s:142]  [s: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6 05:46 , Processed in 0.0419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