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41|回复: 9

侨联送来祖国的关怀

[复制链接]

196

主题

1240

回帖

18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5
发表于 2012-2-5 08: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九八四年应聘来到江苏省泰州市,在拥有一千八百名职工的国营大厂就职。泰州市侨办、侨联派人来到厂里了解安置情况,并说:“……只要有归侨(职工)就要经常与侨办、侨联联系,关心侨胞是我们的责任……”。
      泰州市侨办、侨联把祖国关怀落实到单位。使我深深体会到,在祖国阳光照耀下的温暖。
      一九八五年春天,印染厂新建了一栋职工宿舍楼竣工,在分房之前厂领导就向侨联,索取有关侨务政策方面的条例,并将盖有侨办、侨联公章的文件拿回来,交给厂《分房评审小组》(文件内容也很简单:“……根据特点适当照顾……”)其实我应聘来泰州时,已经安置了住房,可是厂领导问我要不要从新调一下?当时我还以为是开玩笑,就说好啊!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厂部的广播里传出:“……经厂党委及分房评审委员会研究决定,下列人员不在分房评审范围内,可以优先、无条件享受新房居住权:一、归国华侨。二、老山前线现役军人家属。……其他人分房具体条例已张贴在厂部门前……” 我简直像做梦,有点不像信自己的耳朵,激动的眼泪夺眶而出,说不出话来……。平静下来以后,一桩桩往事又回忆起来。
        ……应聘来泰州出发之前,我到敦化侨办告别时,侨办主任意味深长说了几句心里话:“……走吧!应该走啊!有些事情我也无能为力,实话告诉你,……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以本县内的知识分子和归侨知识分子名义,上级拨下一批建房款,你可能都不知道,今天你要走了,才给你说,占用你的名额,将新房转给别人了。你一家祖孙三代挤在一铺小炕上…… 还是走好啊!”
       这仅仅是一件事的比较。
       在关怀和鼓励下,我只做了一点点应做的成绩,就有泰州市电视台记者来我家采访……,
       我把在泰州两三年里,在工人日报、泰州电视节目中专题报道。都拍成照片,寄给远在长春的张百红学姐,她激动不已回信说:“……真不一样,在你过去居住的xx县城里,这样的事难以想象……”我和张百红大姐都是平壤美大出来的,她(已故)丈夫,贾广礼老师又是在平壤高中教过我,所以关系不错,我们之间无话不说,才将我的快乐和幸福感转告诉她一起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774

回帖

6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61
发表于 2012-2-5 09: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志德同学:你对当时归侨政策落实情况的的回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4053

回帖

898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84
QQ
发表于 2012-2-5 10: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很受感动, 我们归侨得到侨办, 侨联的大量帮助是值得永远记住的, 感谢侨联, 侨办的同志们, 谢谢您
们, 向您们致敬!

   [s:130]   [s:130]   [s:150]    [s:149]    [s:1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050

回帖

4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0
发表于 2012-2-5 11: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的文章才知道美术界还有一位华侨前辈___张百红大姐.有关她的

资料你能介绍给我一点吗?先谢谢了.[s: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主题

1240

回帖

18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16: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3楼(王圣伟) 的帖子

王圣伟同学:
你想知道归侨中,曾经是美术专业的,人数和姓名我可以告诉你,但个人情况及回国后是否从事美术工作,我无权介绍。
一、平壤高中第五届中有两名,通讯录上有(张百红女、郑世顺男)在我前期进入平壤美大,是我美术界的前辈。
二、北京的 马丽(女)和我同期进入美大,但不是一个年级(因为我是插班生,入学就是二年级)。
三、朝鲜轻工学校工艺美术出来的有:沈阳的 刘颖超(男),还有朝鲜轻工大学工艺美术系出来的,吉林四平 秦元英大姐。
再就是非学院出来的,从事过美术工作的,大概有:王永焕
孟庆英(已故)苏德君(已故)其他的我也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050

回帖

4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0
发表于 2012-2-5 20: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4楼(张志德) 的帖子

谢谢回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2-2-6 06: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打开网页,志德学兄的经历证明了一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十六字”方针是英明的,是党和政府侨务工作的基础,我们大家都是受益者。值此,元宵节之际,祝大家节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2-2-9 07: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志德学兄的经历坎坷,事迹感人,个人的有为还是主要的!关于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中央有明文规定,曾集中了一段时间处理此事,问题还是地方不作为。有些地方的做法是:逐人、逐档案查阅落实,解决的还比较好!但是,坏事成了好事,改变一下环境还是值得庆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主题

1240

回帖

18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2-2-9 08: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梁森培) 的帖子

谢谢森配同学!
    对现实的理解和分析,说实话(文革后)拨乱反正时,我两次上访。
    一次是恢复学历待遇,到省就解决了,(当天在省里非常痛快,并问我有事么要求没有?换一个环境怎么样?当时我谢谢都来不及,就说:“不用了……”省落实办负责人,摇摇头说:“知识分子就是这样,谦虚……”我带着兴奋的心情,到张百红大姐家,见到贾广礼老师,贾老师听我把经过说了一遍后,严厉的批评了我说:“为什么不先到我家来商量好以后,再去《落实办?》自己作主……你知道吗?文革后各大学院缺少认才,你完全可以到省艺校任教……”我回答:“我行吗?……”“有什么不行的?一个朝鲜国立美大生,到省里学院任教怎么不行?……咳!文革期间你的知识分子(谦虚)毛病还没改掉呀!”
     二是到北京上访,(为落实66年前大、专毕业生连调两级工资)当我得到满意答复后,要离开时,侨联接待人看我没什么要求,就说:“回去后多看看《光明日报》会有好消息的……”在我后面有一位上访的北京(高级知识分子)看了我一眼,说了一句话:“……地方官员现在两只眼睛都长在左边,还是离开是非之地好啊!”所以在《光明日报》的启发下,我享受了邓小平《人才流动》的第一批受益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9

主题

518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114
发表于 2012-2-9 16: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志德兄贴:说到底,还是对朝鲜华侨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在盘锦市对朝鲜归侨的一些政策落实的还算可以,如乡进城、农转非、侨团干部家属安置、归侨子女就业升学和解决住房困难等,但也来之不易啊!1966年,辽宁入境回国的朝鲜华侨大部分被安置到盘锦,无论你在朝鲜从事什么职业,一律到盘锦从事农业生产,这就是一种“极左”的安置办法。那时盘锦一片芦苇荡,荒无人烟,条件十分艰苦。
       1966-1968年期间,大批侨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多次进京上访,要求解决落实安置不合理等侨务政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侨委下发文件调整对朝鲜华侨的安置政策,以持有在朝证件为依据,经过考核后重新调整安排工作,将在朝鲜从事教学、工人等职业的部分华侨另行安置到盘锦地区的城镇工作,使得本地区的侨情基本上得到安定。不进京上访,可能至今问题也解决不了,大家就得在农村呆一辈子!
       您和其他在朝鲜读过大学的华侨学子一样,是国内文化大革命运动“极左”路线的受害者,有为时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实在惋惜!如果当时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得好,您可能比现在要好得多。
       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了,过去的事就不再提了,忘掉它吧!过去的事情不会再重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7 19:32 , Processed in 0.0451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