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5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记抗美援朝教师在朝鲜支教华侨教育事迹》转载(二)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0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记抗美援朝教师在朝鲜支教华侨教育事迹

杨春生

随着朝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华侨教育进步,华侨中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为了不断提高华侨学校的教育学质量和师资水平,1956年12月,成立了平壤中国人高级中学函授师范学校,(简称: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隶属于高级中学。函授师范学校设初、高级部,在朝鲜各地的招收华侨教师,除了函授外,每年还利用寒暑假到高级中学进行集中培训。从1956年12月至1963年9月,中国人高级中学函授师范学校,共培训了约700多名华侨教师,几乎把朝鲜所有华侨中小学的教师进行了培训。函授师范学校由章智东老师负责日常管理,由高级中学教师授课。为进一步加强华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祖国的关心下,在朝鲜政府和朝鲜华联会中央委员会领导和支持下,从1958~1959年两届高级中学毕业生中,选派了18位优秀毕业生,分两批赴祖国的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学院、大连师范学院、锦州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做为期两年的学习,学成后仍然返校任教。另外,又择优了10位优秀毕业学生留校任教,其余高级中学毕业生,被分配到朝鲜各地华侨中小学任教。从此,朝鲜各级华侨学校有了从高级中学培养出来的华侨教师。1958年至1969年,高级中学有11届(17个班级)约800学生毕业。其中有100多毕业生,先后考入金日成综合大学、平壤金策工业综合大学、朝鲜农业大学、平壤师范大学等30余所大专院校深造。四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援朝教师忠于华侨教育事业,爱国敬业,师德高尚、严谨治学、知识渊博,以高尚师德精神感召教师,以榜样形象引领教师。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满怀希望和梦想的华侨莘莘学子,赢得了广大华侨爱戴和高度评价!在朝鲜华侨界乃至朝鲜教育界树立了高尚的师德形象。高级中学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朝鲜同类初高中名列前茅,在朝鲜侨界乃至朝鲜教育界享有很高声誉。援朝教师为朝鲜华侨教育事业以及朝鲜教育事业描绘了浓墨重彩,永远不可磨灭绚烂光彩的画卷!华侨教师队伍得到补充,教师师资水平得到提高之后,祖国派出的援朝教师陆续归国,到1962年援朝教师完成了历史使命光荣回祖国。为了表彰援朝教师,为朝鲜华侨教育事业以及朝鲜教育事业发展所做出杰出贡献,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授予援朝教师很多荣誉:有的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有的荣获内阁首相金日成的奖状,以及朝鲜各级政府颁发的奖章和功勋章等荣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0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一句经典的汉语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意是指桃树和李树不会主动说话招揽人,但因其花朵美丽、果实甘甜,人们自然会被吸引,在树下走出一条小路。
   这句成语常被用来比喻: 品德高尚、为人真诚的人,不需要刻意宣扬自己,凭借自身的言行和成就,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信赖和追随。
    在这里用于赞美那些默默奉献、做出实际贡献的人,他们的功绩和影响力会自然而然地被人们认可和传颂。
   抗美援朝教师,正是因为他们无需过多言说,仅凭在朝鲜华侨教育事业中的辛勤付出、高尚师德和卓越贡献,就赢得了广泛的爱戴与敬重,如同桃李一般,以自身的“芬芳”吸引着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1295

回帖

397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970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抗美援朝教师的事迹,是烽火淬炼中绽放的教育之光,是跨越国界的育人华章。
    他们怀揣着对中华文化的赤诚与对华侨子女的责任,在战后的朝鲜大地上,于废墟之上重建课堂,于匮乏之中播撒知识。从恢复校舍到组建学校,从传授知识到培育师资,他们用脚步丈量教育的疆界,用坚守筑牢文化的根基。那些在艰苦条件下迸发的智慧,在岁月流转中沉淀的经验,不仅让华侨教育在异国他乡生根结果,更让中朝友谊在笔墨书香中愈发深厚。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正是他们最生动的写照。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却以日复一日的耕耘,让知识之花绽放在每个华侨学子心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用高尚的师德与无私的奉献,在朝鲜教育界树立起丰碑。那些勋章与奖状,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而更珍贵的,是他们培养出的一代代学子,是在异国他乡延续的中华文化血脉。
    他们是教育的使者,是友谊的桥梁,更是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的英雄。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怀,永远值得铭记与敬仰。

刘贤一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943

回帖

283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31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壤第一届中国人高级中学的毕业生中有7名回国读了大学.、其中有兰洪裕、李秀兰、黄秀兰毕业后返回到朝鲜、在平壤中高中、新义州中学任教,给华侨教师队伍充填了力量。另几名毕业后,留在了国内工作。
后来在几届高中毕业生中,有留校任教的,有从朝鲜大学毕业后回校任教的,逐步完善的教师队伍填补了中国派谴教师归国后留出的空缺。
这段时期也是朝鲜华侨教育事业的繁盛时期,随后中国派来的教师撤回国内,中国教科书停止供应,朝鲜教育部门还没有编写出中文教科书,从此各地华侨学校开始走上了没落的路程,随着平壤中高中的高中班的取消,朝鲜华侨的陆续回国。朝鲜华侨的故事也在逐步地减少和淡出历史舞台。
从回忆中寻找哪些历史故事和往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2321

回帖

522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221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贤一转发的春生主席的文章《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记抗美援朝老师在朝鲜支教华侨教育的事迹》
  朝鲜华侨,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程度比较低,连小学教育的师资都有困难,能从事中学教学的老师更是凤毛麟角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朝政府商定由中国派遣老师去朝鲜华侨学校担当中学和高中的老师。这一措施始于朝鲜战争时期,到1962年夏归国。
  这一措施不仅解决了朝鲜华侨教育的师资问题,为华侨教育的提高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我有幸成为他们的学生,在他们的教育下成长,他们的教育使我受益终生。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谆谆教诲一直在我的心里,对他们的感激和怀念将伴我一生。
  想念母校,想念教诲我的老师!
  谢谢春生的文章,谢谢贤一的转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4050

回帖

897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74
QQ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主贤一的帖子
读了贤一转发的杨春生主席的文章,回想起我的读书经历。
还是在战争时期读小学,那时校无定所,但在抗美援朝老师的细心教育下,完成学业。抗美援朝老师的音容笑貌留下了深刻印象,终生难忘!
停战后在平壤和清津先后完成初中和高中学业。
忘不了关心教育我的各位老师!尤其是同学们在丹东聚会,我因故没有参加,听参加聚会的同学回来跟我说,韩老师打听我为什么没去。我非常感动!韩老师是我在清津读初中时的班主任老师,因当时学校条件有限,家在本市的同学走读,也就是只有上学时在校,其余时在家,这样和老师同学接触时间少,即使这样,多年后我的班主任老师没有忘记我,当时泪水在眼圈打转,特别感动,心想一定要去看望尊敬的老师!
这美好愿望实现不了了,祝愿敬爱的老师天堂安息!
谢谢贤一的转发和春生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朝鲜华侨网上联谊会

GMT+8, 2025-8-25 04:13 , Processed in 0.04699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